文档介绍:该【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以及设备选型原则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以及设备选型原则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毕业设计(论文)
- 1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 目:
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以及设备选型原则
学 号: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
- 2 -
毕业设计(论文)
- 4 -
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以及设备选型原则
摘要: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及设备选型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基于生产需求、技术性能、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设备选型原则。通过对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的优化,提高了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前言: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成为煤炭工业发展的关键。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及设备选型是提高综采工作面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对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及设备选型原则的研究,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第一章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综采工作面作为煤炭开采的重要方式,其技术水平和设备性能直接影响着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安全生产。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不合理、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安全事故频发。因此,深入研究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原则,优化“三机”配套,对于提高煤炭资源开采效率、保障安全生产、推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毕业设计(论文)
- 5 -
(2) 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合理配置综采工作面设备,提高设备选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实现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设备选型需要充分考虑矿井的地质条件、煤层厚度、倾角等因素,以确保设备适应性和可靠性。其次,设备选型还需考虑经济效益,合理配置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设备选型还需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3) 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作为综采工作面的核心部分,其选型与配套对整个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在设备选型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设备的性能参数、技术指标,还要关注设备的兼容性、可靠性和维护成本。通过优化“三机”配套,可以提高综采工作面的整体性能,降低故障率,减少停机时间,从而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同时,合理的“三机”配套也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研究起步较早,技术相对成熟。发达国家在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提高设备性能、降低能耗和提升生产效率。例如,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煤炭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了综采工作面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此外,国外学者对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的理论研究也较为深入,提出了许多设备选型模型和优化算法。
毕业设计(论文)
- 5 -
(2) 我国在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随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学者对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工作面的设备选型策略、设备性能优化与匹配、设备选型与配套技术等。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者提出了基于生产需求、技术性能、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设备选型原则,为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3) 目前,国内外在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研究方面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设备选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够深入,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设备选型理论体系;二是设备选型模型和优化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工况需求;三是设备选型与实际生产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设备选型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些问题,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对设备选型理论体系的研究,提高设备选型模型的适应性和实用性,以推动我国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技术的进步。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方面,本文主要围绕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原则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对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包括生产需求、技术性能、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其次,结合实际案例,对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进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最后,通过设备选型案例分析,验证所提出的原则和配套方案的可行性。
毕业设计(论文)
- 6 -
(2)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二是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案例,对设备选型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三是理论分析法,结合生产需求、技术性能、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因素,提出设备选型原则和配套方案;四是仿真模拟法,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设备选型方案进行模拟,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3) 数据支持方面,本文选取了我国某大型煤炭企业的综采工作面作为案例,收集了该工作面的地质条件、煤层厚度、倾角、生产能力等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得出了设备选型所需的关键参数。同时,结合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对设备选型原则进行了量化分析。例如,在设备选型过程中,考虑到设备的使用寿命、维护成本等因素,对设备选型方案进行了优化。通过仿真模拟,验证了优化后的设备选型方案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的可行性。
第二章 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原则
生产需求原则
毕业设计(论文)
- 7 -
(1) 生产需求原则是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的基础,其核心在于确保所选设备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以某煤矿为例,该矿年产量达到500万吨,采用综采工作面进行煤炭开采。在设备选型时,首先需根据矿井的生产能力确定采煤机、输送机和液压支架的型号和数量。例如,采煤机需具备每天割煤1000米的割煤能力,输送机则需要具备每小时输送5000吨煤炭的输送能力。通过这样的数据对比,确保设备选型与生产需求相匹配。
(2) 在生产需求原则中,还需考虑地质条件对设备选型的影响。以我国某煤矿综采工作面为例,,倾角为15度。在设备选型时,需选择适应煤层厚度和倾角的采煤机、输送机和液压支架。例如,采煤机需具备适应煤层厚度的切割能力,输送机需具备适应倾角的输送能力。同时,还需考虑地质条件对设备耐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确保设备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稳定运行。
(3) 生产需求原则还涉及设备选型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以某煤矿综采工作面为例,通过对设备选型前后的生产效率进行对比,发现优化后的设备选型使得采煤效率提高了15%,输送效率提高了10%,液压支架的可靠性提升了20%。这些数据表明,遵循生产需求原则进行设备选型,能够显著提高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生产需求原则指导下,综合考虑矿井的生产能力、地质条件、生产效率等因素,是实现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合理化的关键。
技术性能原则
毕业设计(论文)
- 9 -
(1) 技术性能原则是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的重要依据,它要求所选设备必须具备满足生产需求的技术性能指标。在设备选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切割能力、输送能力、稳定性、耐磨性、自动化程度等因素。以某大型煤矿为例,该矿综采工作面采用采煤机、输送机和液压支架组成的“三机”系统进行煤炭开采。在设备选型时,采煤机需具备每天割煤1500米的切割能力,输送机需实现每小时输送8000吨煤炭的输送能力,液压支架需承受最大压力2000千牛的稳定性。这些技术性能指标确保了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2) 技术性能原则还涉及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综采工作面设备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某煤矿为例,该矿引进了具备远程监控、故障诊断、自动调整等功能的综采设备。这些设备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工作面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在设备选型时,应优先考虑具备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设备,以适应现代化煤炭开采的需求。
(3) 技术性能原则还要求设备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扩展性。以某煤矿综采工作面为例,该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在设备选型时,采煤机、输送机和液压支架均需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扩展性,以应对煤层厚度、倾角等变化。例如,采煤机需具备快速更换切割头的能力,输送机需具备灵活调整输送速度和宽度等功能。通过这样的设计,确保了设备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稳定运行,提高了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因此,在技术性能原则指导下,综合考虑设备的切割能力、输送能力、稳定性、耐磨性、自动化程度、适应性和扩展性等因素,是实现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合理化的关键。
毕业设计(论文)
- 9 -
经济性原则
(1) 经济性原则在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核心在于在满足生产需求和技术性能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最优化。以某煤矿为例,该矿在设备选型时,通过对比不同品牌、型号的采煤机、输送机和液压支架的购置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最终选择了性价比最高的设备。例如,某品牌采煤机的购置成本为500万元,年运行成本为100万元,维护成本为50万元;而另一品牌采煤机购置成本为450万元,年运行成本为90万元,维护成本为40万元。通过这样的成本分析,该矿选择了后者,每年可节省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共计10万元。
(2) 经济性原则还体现在设备的生命周期成本上。以某煤矿综采工作面为例,该工作面采用了一种新型采煤机,其购置成本较高,但运行效率较高,故障率低,维护周期长。通过对比,该新型采煤机的生命周期成本低于传统采煤机。例如,传统采煤机购置成本为400万元,年运行成本为120万元,维护成本为60万元,生命周期成本为720万元;而新型采煤机购置成本为500万元,年运行成本为90万元,维护成本为50万元,生命周期成本为640万元。因此,从长期来看,选择新型采煤机更加经济。
毕业设计(论文)
- 10 -
(3) 经济性原则还要求在设备选型过程中,充分考虑设备的节能效果。以某煤矿综采工作面为例,该矿在设备选型时,优先考虑了节能型设备。例如,某节能型采煤机相比传统采煤机,每年可节约电力消耗20%,降低生产成本约10万元。此外,节能型设备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因此,在设备选型时,应综合考虑设备的购置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生命周期成本和节能效果,以实现经济性原则的最佳体现。
可靠性原则
(1) 可靠性原则是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中的关键考虑因素,它要求所选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某煤矿为例,该矿在选择综采设备时,重点关注设备的故障率。通过对多个品牌的采煤机进行对比,发现某品牌采煤机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1200小时,而另一品牌为800小时。选择故障间隔时间较长的设备,能够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据统计,采用故障间隔时间较长的设备后,该矿的月产量提高了15%。
(2) 在可靠性原则的指导下,设备选型还需考虑设备的耐用性和维修性。以某煤矿综采工作面为例,该矿在选择输送机时,优先考虑了耐用性高的设备。经过调查,某品牌输送机的平均使用寿命为8年,而另一品牌为5年。选择耐用性更高的设备,不仅降低了更换频率,还减少了因设备更新换代带来的成本。同时,设备的维修性也是考量其可靠性的重要方面。例如,某品牌输送机零部件更换便捷,维修时间缩短,有效降低了维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