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张伯苓德育思想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张伯苓德育思想研究.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8/2/27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张伯苓德育思想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张伯苓德育思想研究
孙自强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    要:
“教育救国”是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精髓,而德育是张伯苓借教育去培养具有“完全人格”青年、继而改造社会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要素。他对德育的理解,对德育内容的定位,对德育施行途径的选择,都内发于他对教育救国的“个性”的认知。张伯苓德育思想包括爱国主义行为规范教育、人格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其实施途径是正面的积极干预,和谐环境的建设与营造,学生自动、自觉与自律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
张伯苓; 教育救国; 德育;
作者简介:孙自强(1980-),男,湖北通山人,副教授,硕导,从事学校德育和教师教育研究。
张伯苓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南开教育的奠基人,先后创办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渝中学等南开系列学校,并形成了一系列教育思想。统而言之,“教育救国”是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精髓,而德育是张伯苓借教育培养具有“完全人格”青年、继而改造社会的核心要素。可以说,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后人所瞻仰和借鉴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德育业绩,在他整个教育思想中德育无疑是最耀眼、最有价值的,也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
一、张伯苓对德育的理解
张伯苓虽身处清朝末期,传统伦理纲常仍浸***于社会的各个枝节,但张伯苓的受教过程及成果多得益于西方。张伯苓于1889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98年又受聘于严氏家馆,教授英文诸西学,之后张伯苓多次出访美国,对西方社会有了更多亲自体验。这一切经历使张伯苓在惊讶于西方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的同时,反观中国社会,即使外有强邻侵辱,内有军阀作乱,而国人仍不知奋起,社会***每况愈下,中下社会自不必说,即使是上等社会亦多放浪形骸、纵欲于嫖赌毒等恶****者。张伯苓感言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中国人的道德坏,智识陋、身体弱”必然导致中国受人欺凌,民族难以立足,因此,救国须改造中国,改造中国先改造人,这是总方针”[1]。教育就在于塑造能与西人一对一而不落败的人,克服中国人自私心重、公德心弱、短视浅见,德育自然隶属于这个“救国”“改造人”的总方针之中。
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张伯苓德育思想的核心。张伯苓认为,“广义之言,学校则教之为人,何以为人?则第一当知爱国”[1]。“南开学校因国难而产生,故其办学和目的旨在痛矫时弊,育才救国”[2]。为把爱国教育深入学生骨髓,他锲而不舍,年年讲,届届讲,而且通过多种方式,如修身班讲演和社团活动等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反帝爱国情感。
再者,由于张伯苓形成其“教育救国”思想的路径特殊,即对中国人的道德问题和对中国社会问题的关注使其德育内容带有鲜明的个性,如张伯苓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张伯苓认为,教育欲改造中国,必先改造人,张伯苓以“‘三育’并进而不偏废”的方针来塑造青年的“完全人格”[1],然即使是强调“三育”并进,在成就青年“完全人格”过程中,“三育”的作用也是不对称的,他认为应“以德育为万事之本”[2]。
二、张伯苓德育的具体内容
张伯苓对德育内容的定位甚为丰富,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人格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五方面。其中,爱国主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