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历史必修三基础知识点.ppt

格式:ppt   大小:29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必修三基础知识点.ppt

上传人:mh900965 2018/2/28 文件大小:29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必修三基础知识点.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专题一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的演变
专题二古代科技一四大发明
专题三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
专题四 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西方专题六人文精神起源与发展——思想解放运动
专题七近代科技
思想发展趋势:
科学化、多元化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思想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
专题一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春秋战国时期
兴起---春秋孔子
蔚然大宗---战国孟子荀子(集大成)
(二)儒学独尊(正统)地位确立——汉代
董仲舒(吸收道、阴阳家等)
(三)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融合儒释道)明清为官方哲学
新儒学(理学):北宋五子(创立)、朱熹(集大成)、陆王心学
(四)儒学批判地继承,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明清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
儒家孔子(创始人):
:a.“仁”与“礼”,主张“克已复礼”,行“德治”,中庸思想
,对鬼神敬而远之。
: “有教无类”,创私人讲学之风。培养全面发展即“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修订“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失去); 后人编著《论语》
孟子:1.“仁政”,“君轻民贵”;
,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
荀子集大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礼法并用
道家老子(创始人):
①客观唯心论:“道”为世界根本
②朴素辩证法:事物可相互转化
③“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庄子:①“道”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和无为②“齐物”.逍遥
魏晋:佛道盛行
唐末:韩愈-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道统”思想
李翱-提出“性命之源”为道
二人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程朱理学北宋儒学复兴:“北宋五子”—理学(新儒学,道学)开创者
周敦颐、邵雍
张载—开创“气学”,唯物主义,对理学贡献最大
程颢和程颐—“天理”是理学最高范畴, “仁”是天理的核心,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
战国---冷落
秦---- 压制
西汉---独尊
魏晋南北朝---冲击
宋明----发展为理学
明清----理学为正统,批判地继承
戊戌变法----利用
新文化运动-----抨击
法家李悝:《法经》第一部较完整法典
商鞅变法
韩非:,“法”“术”“势”合一,法家理论系统化;
;

墨家-汉代以来渐失传墨翟(创始人):
1.“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讲究实际功利精神;
。提倡实践。
儒家秦“焚书”(《秦记》医药、卜筮、种树除外)、“坑儒”
西汉董仲舒:,君权神授
、儒学独尊;“大一统”;
”三纲五常“
措施:中央设太学—中国最早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地方郡国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如何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如何理解太学的设立?
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宇宙观世界观):天理是万物本原(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
--个人学习实践:教育分“小学”“大学”循序渐进即“格物致知”(方法论)
强调“仁”是最高境界,社会责任感
—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
儒家干预政治要“正君心”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如何评价朱熹?
陆王心学—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南宋陆九渊:心学开创者。提出“心即理”,“发明本心”
明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
方法论:"致良知","知行合一".
明末李贽:1.“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挑战正统
,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
,主张“真心“。主张男女平等
清初黄宗羲:1.“天下为主君为客”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
,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经世致用”,

顾炎武:1.“经世致用”,注重实学,开清代考据学先河
,主张“众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1.“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
(气理关系)辩证法(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社会发展(“天地之化日新”)
唐甄: “经世致用”,抨击专制君主和官吏,”帝王皆贼“
宋明理学(三教融合)
:客观唯心,外在的理-“格物致知”
:主观唯心,内心反省-“致良知”
1政治上:批判专制君权
2经济上:反抑商
3思想上:反传统教条,主张“经世致用”
古代思想
道家
儒家
法家
墨家
春秋
战国百家争鸣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