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环境描写与新闻短评的讲解
翁源中学宋永章
环境描写的常见手法及作用教学目标:
(自然)环境描 写的常见手法和作用;,能结合具体文本实际运用。
环境描写的方法
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自然)环境描写常见手法:
②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等;③调动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绘;④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写; ⑤观察角度,写景有层次
(自然)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增添或烘托某种意境和气氛,奠定基调;(3)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4)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5)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自然环境的作用,例如:
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
(08年浙江卷《乌米》)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
——渲染气氛,烘托人们沉重悲痛的心情。
孙犁在《荷花淀》中,有一处自然环境描写:“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 还有些凉风,这风是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空气的燥热,水面的空旷,很好地揭示了这一群青年妇女探夫未果的无限失望的心境。
《智取生辰纲》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天气未及正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的云彩,其实十分大热”──“石头上热,都疼得不能走路”,
2、挑酒的汉子白胜的唱词“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推动情节发展,军士非歇不可,杨志不允,打将起来。争执之中,遇见伪装的晁盖一行人(枣贩、担酒、争酒),为下文军士们“买酒”中计埋下伏笔。此句唱词可暗示当时的社会背景,又可提供当日天气情况,烘托一种热的令人鼓噪的气氛,推动情节继续发展,口渴人要“喝酒”。于是买酒,便中计。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由于风雪的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完成了质的飞跃。同时也紧扣题目中的“风雪”。
《驿路梨花处处开》中有一段描写梨花的景物描写:那哈尼姑娘从梨花中走来。这里借助梨花烘托哈尼姑娘的心灵美。
峻青的《党员登记表》,有一段文字是写黄淑英走向刑场时黎明前山野的景色和人物的感受的:“山野是一片雪白,真像个粉妆世界。大地是一片寂静。淑英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抬起头仰望了一下天空,天空是乌蓝乌蓝的,寥寥的几颗晨星在闪烁着将熄的光茫。这里烘托了黄淑英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连续两年的全国两会,反恐立法都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此给予了积极回应,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反恐怖主义法草案二审稿已经获得审议通过。但连日来,美国在这一问题上又开始对中国说三道四——3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反恐法草案中涉信息安全有关内容表示关切,公开要求中方为此调整政策;3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哈夫再度挥舞大棒,竟称“中国起草反恐法律时应该咨询美国政府和企业界”。
请就此新闻写三二句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