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通胀预期带动经济复苏?.pdf

格式:pdf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通胀预期带动经济复苏?.pdf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8/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通胀预期带动经济复苏?.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 32 期 2009 年 04 月 6 日
摘要

【主题报告】通胀预期带动经济复苏?
沈明高
《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我们的观点
+8610 8565 7076
minggaoshen@ □财政扩张政策的效率取决于其能否拉动信贷和社会配套资金的投入,激发消费者的
消费意愿
□用制造通胀预期的方式推动经济复苏,或会出现反复
□短期内,通缩压力犹存,治理通缩重在消费需求改善而非通胀预期
诸家观点采访综述
□工业生产有所回暖,CPI 通缩减轻,经济初显企稳迹象
□中国经济已于 2008 年第四季度触底,并应于本季度适当回调
□ 2009 年中国 GDP 预计增长 7%

【《财经网》辩论综述】美国存通胀预期中国无奈投资美债?
□从全球市场看,虽然美国不是最忠诚的合作者,但投资美国可能成为最大的赢
家,而赢家不一定赚钱

【一周宏观经济概览】
国内要闻
□周小川:“三大软肋”引致金融危机
□人民币互换国又添阿根廷
□ 3 月信贷狂潮再续
□ 3 月发电量掉头向下
国际综述
□ G20 重构金融防火墙,加强监管和国际协作
□ IMF 成最大“赢家”
□欧洲央行降息 25 个基点,幅度不及市场预期
□决策者言
1
【主题报告】
通胀预期带动经济复苏?
我们的观点
财政扩张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未来通胀的压力,市场通胀预期上升;然而,短期
内主要指标出现反复的可能性较大,通缩风险犹存。M1 增长,信贷和投资结构,以

沈明高及消费需求的改善,是带动经济复苏的关键指标
《财经》首席经济学家
+8610 8565 7076 刚刚落幕的 G20 峰会指出,到2010 年底,全球财政扩张规模的总额将达 5 万亿美
minggaoshen@ 元,约占 2008 年全球 GDP 的 9%,或将全球产值提高 4%。中国去年 11 月公布的未来两
年“4 万亿”的刺激经济规模,相当于 2008 年 GDP 的 %,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资金
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根据 OECD 的最新报告,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经济合作与
发展组织(OECD)的成员国已经采取了财政扩张政策,财政刺激规模相当于这一地区
2008 年 GDP 的 %,其中美国为 %,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和新西兰也都在 4%
以上。
由于受举债能力和财政赤字上限的局限,财政扩张政策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其能否拉动信贷和社会配套资金的投入,同时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而这最终又
决定于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对经济走向的预期。然而,全球经济深陷衰退之中,通
缩风险和经济下滑比肩而行,信贷条件收紧、投资者避险情绪升高和居民预防性储蓄
增加,不利于危机触底和经济复苏,如何尽快稳定金融和经济是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
通货紧缩是经济复苏的最大敌人。通缩或物价下降意味着未来货币的购买力将上
升而现有资产的名义价值趋于下降。对金融机构而言,由于担心借款人违约风险上升,
贷款将更趋于谨慎,持币等待会符合企业和个人的利益,从而导致储蓄意愿升高,这
将进一步降低制造业的需求,导致更多企业破产和失业率的上升,经济有进一步下滑
的可能。
应对通缩的一个办法是制造通胀预期。目前,通胀的预期在上升,尽管有些是人
为造成的。从国际大环境来看,美联储最近采取了“量化宽松”的措施,通过直接购
买长期国债释放流动性,降低投资长期资产的收益率,迫使投资者转而选择短期资产。
由于“量化宽松”等同于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可能导致美元流动性泛滥和通货膨胀。
如果经济下滑的势头短期内难以遏制,会有更多国家央行步美联储后尘。
中国宽松的货币和信贷政策也加深了投资者的通胀预期。与发达国家面临的流动
性不足不同,由于政府项目和国营企业在经济中仍然举足轻重,即使在经济下行的周
期中,中国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远高于其他国家。据估计,今年第一季度金融机构新
增贷款规模可能超过 4 万亿,与去年全年的新增的 万亿已相去不远。充裕的流动
性和较低的资金成本,增加了市场对今年下半年通胀的预期。

2
中国政府将今年通胀目标定在 4%,增加了市场对价格上涨的想象空间。国家发展
改革委决定自 3 月 25 日零时起提高汽、柴油的价格,尽管国际油价近期从底部攀升,
但由于成品油库存增加,再加上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很大,调价不排除政府有制度
通胀预期的用意。此外,一些经济指标回暖,也强化了投资者对物价触底反弹的预期。
进入三月以来,汽车消费甚至住房消费市场出现了回暖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