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看见》读后感.ppt

格式:ppt   大小:419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看见》读后感.ppt

上传人:cjc201601 2018/3/3 文件大小:4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看见》读后感.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蒙昧中睁眼
——《看见》读后感
作者: 姚博瀚
目录




柴静
1976年1月1日出生于山西临汾,记者、主持人。1992年,到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读书,1995年,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1998年,到中国传媒大学学****电视编辑,并在湖南广播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2001年11月起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主持人。2003年担任《新闻调查》记者,出现在非典的第一线、矿难的真相调查,揭露一个个欲盖弥彰的谎言;2011年起担任《看见》主持人。2013年出版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 2014年从央视离职,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二〇〇〇年,我接到一个电话。“我是陈虻。”
说完他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可能是想给我一个发出仰慕尖叫的时间。
“谁?”
“我,陈虻……没给你讲过课?”
“你哪个单位的?”
“嘎……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找你合作个节目。”
(柴静接到陈虻的邀请进入央视)
刚进入央视的柴静显得十分迷茫,她一开始做的节目叫“时空连线”,每天十六分钟的时事评论。柴静经常需要重录,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就位,她录完后内心满是愧疚。

柴静的敬业令我折服,为了记者的职业道德,不断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打磨着自己的冷静和理智,但她热爱这份工作,她心甘情愿。
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干着急参与不进去,闷闷地想,将来我要有个孩子,他问我:“妈,非典的时候你干嘛呢?”我说:“你妈看电视呢。”这话实在说不出口。

那让我进去,我可以消毒。我说,“给我别一个麦克,别在衣服里面。”
这时,我才发现直觉里的诡异之感来自何处——整个病区里只有三个病人,没有医生,没有护士,没有鞋底在水泥地上的摩擦声,没有仪器转动的声音,没有金属托盘在什么地方叮当作响,这个病区没有任何声音。
运送病人的医生居然没一个人穿隔离服,眼罩、手套也都没有。只是蓝色的普通外科手术服,同色的薄薄一层口罩。
北京的SARS那么疯狂,但是柴静敢于在那个时候冲锋陷阵去采访,敢于在很多人因SARS而丧生时毫不退缩,她就是个真正的勇者。

第一次走进毫无隔离措施的医院时,柴静也害怕,但是调查员在距离病人几十公分的地方,眼罩也没有戴,仍然在工作着。病人不停地咳嗽,柴静在调查员后面想转头就走,这是对SARS的恐惧。而调查员在整个过程中,声音没有任何波动,他的冷静和沉着给了柴静勇气。非典的经历,让很多人知道了与死神搏斗的感觉,也让我们拥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
沉默在尖叫
在“东方时空”时,我看过法学会的一份报告,各地监狱女性暴力重犯中,杀死丈夫的比例很高,有的地方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人男人,死了;女人,活着的都是重罪:死缓、死缓、无期、无期、无期……
“你的判决结果是什么?”
“无期。”
“无期的意思就是你的一辈子?”
“为了我孩子,我死我也值。”
没有人强求柴静做这期节目,甚至连她自己也不能确定能不能做出来,能不能播。文中写的是家庭暴力,很多桩的妻子杀夫案。多半是丈夫的家庭暴力和毫无人性,导致了这么多惨案。我看见了李阳将自己的家庭暴力归咎于民族文化中的大男子主义,看见了人们对家庭暴力的****以为常。施暴者有时候会后悔但这阻挡不了他们下次的暴力。
正如人性里从来不会只有善与恶,但是恶得不到抑制,就会吞吃别人的恐惧长大。全世界都存在难以根除的家庭暴力,没有任何婚姻制度可以承诺给人幸福,但应该有制度使人可以避免极端的不幸。这篇文章写出了社会真实的状况,发掘出了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围拢的农民越来越多,人多嘴杂听不太清,我索性站起身问:“你们当时同意这个拆迁方案吗?”
“不同意!”居首一位农民说。接着大家纷纷喊起来:“不同意!不同意!”
我说:“不同意的人请举一下手。”
呼啦啦全部的人都把手举起来,老人家的手攥成了拳头,喊:“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