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1449388646 2012/6/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701)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物增养殖科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及水生态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与水产饲料工程和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管理等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饲料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动物增养殖实践性环节、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水产饲料工程及水环境开发治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水产动物的增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
掌握水产动物营养的科学理论、水产动物饲料的科学配制、饲料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水产饲料加工新工艺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科基础,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的能力;
具备渔业资源及其保护、环境调查与规划、饲料厂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了解饲料生产、水产养殖、水产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法规;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水产动物增养殖学、生命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调研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及外语运用能力,初步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环境科学、水产学
主要课程: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鱼类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化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域生态学、水产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饲料厂设计原理。
四、修业年限、学分要求和授予学位类别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毕业学分要求:修满195学分。其中:、、专业课27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35学分、全校性公选课12学分。
授予学位类别:工学学士
五、培养措施
1、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学科前沿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得到培养和训练。
2、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保证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各类实****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
3、扩大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选修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取12个以上全校性选修课学分,其中应至少选修4个学分的社会科学类课程。指导和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学科大类辅修专业、副修第二学士学位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
4、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核内容、考核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倡导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理论学****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学空间。考核内容应当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考核方式应当灵活多样。
5、实施3至6年弹性修业年限和学籍预警机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6、鼓励学生尽早进入科研领域,采取具体措施活跃学生科研活动;积极探索和实践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协调作用和综合优势,重视课外训练,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对参与创新科技活动并获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相应学分。
六、通识课模块教学进程表(附表一)
七、学科基础课模块教学进程表(附表二)
八、专业课模块教学进程表(附表三)
九、专业教学进程计划安排表(附表四)
十、集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附表五)
十一、时间分配及比例表(附表六)
附表一通识课模块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考核方式
各学期周学时安排表
备注




实验/上机/实践(训)
1
2
3
4
5
6
7
8
通识课(MK-1)
必修课
00000102
军事理论

(24)
(24)
(8)
在军训期间安排
05190108
大学计算机基础

32
12
20
考试
3
05190104
C语言程序设计

64
32
32
考试
4
09150104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
28
20
考试
4
091501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2
32
考查
3
0913010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概论

9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