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1
文档名称:

桃源县第十中学.doc

格式:doc   页数:10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桃源县第十中学.doc

上传人:1449388646 2012/6/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桃源县第十中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桃源县第十中学
学校内部管理资料汇编
2008年11月
目录
第一章办学理念
第二章规章制度
一、教职工绩酬挂钩制度第6-9面
二、行政议事制度第9面
三、行政值班制度第9-10面
四、教职工月工作考核制度第10--12面
五、教职工考勤第12面
六、教学教研常规第13-14面
七、教师学****培训制度第15面
八、财务制度第15-16面
九、食堂商店管理制度第16-17面
十、公物保管制度第17面
十一、教职工住房管理制度第17-18面
十二、学校安全保卫制度第18-23面
十三、电教、仪器管理及使用制度第23-24面
十四、图书室、阅览室管理及使用制度第24-25面
十五、体育器材管理及使用制度第25面
十六、民主生活会制度第26-26面
十七、交心通气制度第26面
十八、个人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第26--27面
十九、学生校园一日十一大常规第27-30面
二十、班级量化管理制度第30-31面
二十一、学生礼仪常规第31--32面
二十二、学生寝室守则第32面
二十三、爱护公物守则第32-33面
二十四、学生会干部评选任用制度第33面
二十五、班委会干部评选任用制度第33-35面
二十六、团支部、少先队干部评选任用制度第35-36面
第三章岗位职责
一、校务会成员分工及职责第36-39面
二、其他各类人员职责第40-44面
(一)人事专干岗位职责
(二)班主任岗位职责
(三)授课教师职责
(四)教研组长职责
(五)食堂工作人员职责
(六)出纳员岗位职责
(七)伙食团长职责
(八)电教、仪器管理员岗位职责
(九)图书管理员岗位职责
(十)安全、卫生管理员职责
(十一)门卫职责
(十二)体育器材管理员职责
(十三)水电管理员职责
第四章考核评价
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第44--46面
二、班主任考核评比方案第46-47面
三、教研组工作考评细则第47-48面
四、学生素质评价细则第48-51面
五、学生评优评先细则第51-53面
六、教职工年终评优评先考核方案第53-57面
第一章办学理念
一)知我十中历史
桃源十中建立于1968年,当年招收初中生55人,开办初一班。1969年春季招收高中生26人,开办高一班。原名理公港区中学,校址在桃源十中现在的所在地——桃源县理公港镇小河口村。1980年理公港镇政府创建了理公港乡中学(现在的中心学校所在地),理公港区中学于1981年停止招初中生,成为独立的高级中学。1982年桃源县政府、县教育局将该校命名为桃源县第十中学。1996年全县调整教育布局,将理公港乡中学与桃源十中合并,实行“县镇联办,县镇共管,联校参与”的管理体制,使桃源十中成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完全中学。1997年我校顺利通过了“两基”验收。1999年经过市教育局验收为“规范化高级中学”。2002年下学期桃源县再次调整学校布局,学校停办高中。成为现在的县属初级中学。2003年作为必到学校接受了湖南省素质教育实验县评估团的验收,并且顺利通过。2004年被评为常德市示范性初级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一栋,学生宿舍两栋,教工宿舍五栋和多功能大礼堂一个,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有专用的仪器室、理、化、生实验室、体育器材室、音乐室、美术室、卫生室。有藏书1万5千多册的图书室和阅览室。近几年学校为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装备多媒体教室一间,处室办公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购置了一台多功能一体机,迈入了高速办公时代。三机一幕装备到了每一间教室,建起了校园广播系统和电视转播系统以及宽带局域网。建有高标准的室外水泥球场和室内球场各一个。有
300米环行跑道和运动场,建起了有13台球桌的室外乒乓球场和两个专用练球室。建成了学校中心花园和绿化草坪,实现了校内道路硬化、绿化和亮化。学校在加强校园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成立了校园广播站、《小草》文学社、创办了校报、有校园文艺队、体育运动队,建设了校史陈列室。“绿色校园、人文校园”成为桃源十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目前,学校有在职教职工34人,其中专任教师32人,本科学历16人,专科学历16人。中学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10人。现有教学班级9个,学生461人。
多年来,学校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的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的实践,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办学理论体系,这就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质量兴校,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善于创造,适应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奠基”的办学宗旨;“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的校训;“尚礼、乐学、合作、超越”的校风;“自主、勤奋、探究、创新”的学风;“严谨、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