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边缘性人格障碍.ppt

格式:ppt   大小:1,353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边缘性人格障碍.ppt

上传人:1136365664 2018/3/5 文件大小:1.3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边缘性人格障碍.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边缘性人格障碍
杨凯、吴庆涛
目录
概说
1
流行病学概况
2
临床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干预治疗
6
病因及发病机制
5
概说“边缘性人格障碍”概念的由来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
1938年Stern使用“边缘”一词描述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心理症状
1975年Gunderson和Singer介绍了第一个关于BPD的操作定义
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发布了DSM-III 其中包含了边缘性人格障碍,DSM-IV对这个概念进行了拓展。
概说“边缘性人格障碍”概念定义
根据DSM-IV,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是一种以情绪不稳定,冲动自伤行为,不稳定的自我认同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为主要临床特点,起病于成年早期的一种人格障碍。
流行病学概况国外
对BPD尚缺乏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多数资料显示,BPD在精神疾病中发病率是较高的,且女性多见。
占正常人群2 %
占精神科门诊病人10%
占精神科住院病人20%
占人格障碍中的30—60%
女性占75%
流行病学概况国内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根据DSM-IV诊断标准调查了3075人,%,其中
%,
%,
%,
%,女性患者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临床表现
4 冲突的亲密关系
5 冲动性
6 应激性的精神病性症状
1 紊乱的自我身份认同
2 不稳定的、快速变化的心境
3 显著的分离焦虑
核心症状: 人际关系、自我意象及情绪的不稳定性及行为冲动性。
NEXT
临床表现紊乱的自我身份认同
缺乏自我目标和自我价值感,低自尊,对诸如“我是谁?”、“我是怎么样的人?”、“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缺乏思考和答案。
这种自我身份认同的紊乱往往开始与青春期,而边缘人格障碍患者显然出现了自我身份认同的滞后,长期停留在混乱的阶段,其自我意象不连续一致且互相矛盾。这反映为他们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临床表现不稳定的、快速变化的心境
患者往往有强烈的焦虑情绪,很容易愤怒、悲哀、羞耻感、惊慌、恐惧和兴奋感和全能感之间摇摆不定。往往会被长期的、慢性的、弥漫的空虚感和孤独感包围。
心境状态有快速多变的特点。特别在遭遇到应激性事件时,患者极易出现短暂发作性的紧张焦虑、易激惹、惊恐、绝望和愤怒。但是其情绪往往缺乏抑郁症所特有的持久悲哀、内疚感和感染力,也没有生物学特征性症状如早醒、体重减轻等。
临床表现显著的分离焦虑
他们被形容成“手拿脐带走进生活,时刻在找地方接上去”。非常害怕孤独和被人抛弃。对抛弃、分离异常敏感,千方百计地避免分离情景,如乞求甚至***威胁。
对孤独非常害怕,缺乏自我安慰能力,往往需要通过各种刺激性行为和物质如饮酒,滥交、吸毒等来排遣空虚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