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期(Upping the Ante) 概述—关键是可理解性听力内容设计 Upping the Ante?这可是第四阶段的词。没办法,Greg Thomson 用这个词代表第二阶段, 看着喜欢,继续沿用。 经过两三个月的“图象+声音思维”训练,已经掌握了 1000 个左右的“声音”,它们会 在很多英语句子中频繁出现,而且大部分是句子的“骨架”。虽然这时听完整的句子还不懂, 但已经不再是完全莫名其妙的声音了。而且经过了 TPR 等条件反射式的训练,对很多“声 音”的反应速度还是相当好的。这时,我们要开始提高了。首先明确目标: 1.要学会听懂简单的句子,建立整句的英文思维; 2.达到能听懂简单的,可能是慢语速的整段英文; 3.在提高期后期开始尝试简单“说”英语,实现简单沟通; 4.开始引入阅读材料(不是学习如何阅读); 另外还有,很小声地说:“要了解一点英文语法。”,了解英文的一些语法现象以及与中 文的不同点。这是本人对语法知识在整个外语掌握中能容忍的最大限度,还是因为我们中文 造成的。 这一时期听力训练的材料准备是最关键的问题,也是平时和同行讨论最多的问题。先把 原则告诉大家: 关键还是要提供“可理解性输入 i+1”。这时,材料最理想还应该是有视觉辅助的,最 重要的是其新增内容的出现(+1)是在我们现有水平(i)下 “可预测”(Predictable)的。 介绍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条件,它可以是如下形式:(我们先分析理想条件可以是什么 样的,后面会分析如果在缺少资源的情况下怎么办?其实就是如何模拟或寻找理想条件的替 代品。我希望最后能帮助大家的是达到自己会判断分析如何能让自己接近理想状态的能力。) 大家的水平(i)已经有 1000 个左右的“声音”在脑子里了,“可理解性”的实现难度降低 了。这时候,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体系可以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顺序也是在先, 叫做“续列法”(Series Method),第二部叫做“生成对话”(Dialogue Generation)。两部分可 单独使用,一起用最理想。第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 TPR 的发展和延续,需要外教的 参与。 方法一:续列法 (Series Method) 外教用简单英语结合肢体语言,实物和实景向你描述你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一个连续动 作,难度控制在有(+1)为大约为10%-20%的新词汇(用1000 个左右的词汇描绘这类动作 很容易做到)。这种连续动作典型的是: 如何泡茶?如何开车?如何用钥匙打开房门?如何刷牙等等一些生活经历的全过程,用 全程动作和实物配合来边说边完成。 比如如何开门“:First you take out your keys(. 拿出钥匙)This is the key(. 晃晃钥匙)Then you find the lock on the door. (找到锁)Use your key to unlock it. (用钥匙开锁) Turn the doorknob this way.(拧门把手) Then you push the door open,(推开门) enter the room,(进 屋) and then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 (回身关上门)。” 有第一级基础的同学,结合老师动作完成听这个难度没问题。又形象,又直观。这种训 4 经典word整理文档,仅参考,双击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 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练进行一段时间,很快就能听懂各种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简单句了。 上面这种训练还是单人的“独角戏”,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就可以进入接下来第二部的“生 成对话”(Dialogue Generation)。 方法二:生成对话 (Dialogue Generation) 大家注意,“生成对话”不是自己试着对话,还是听人家对话。对话只是指从“续列法” (Series Method)中的单人独白式的解说,变成了有交流,有反应的实景对话。对话的背景先 用“续列法”同样方式单人介绍完毕,让你已经对对话的程序和大致内容了解,然后听对话。 比如“如何打车”。先由“续列法”开始:First, walk to the street. Then hold out your hand when you see an empty taxi. If the taxi stops , you get on to the back seat. Say hello to the driver and tell him where you want to go. Make sure he has reset the meter. When you arrive, pay the amount shows on the meter and say good bye. Then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 (当然不一定为 此真打一趟车,可用教具模拟)然后听对话:一个人拦住了出租车,司机问“去哪里”,答 “去…,离什么著名大楼或什么街很近”。路上人多车多,司机颇有怨言,“周末会好些…” 到站了,“多少钱?”“多少多少”“给你 100”“找钱 50”,“拿好发票,别忘了东西”“再见”。 这一对话可以再来一段,程序差不多,内容不同,句子不同。但由于背景熟悉,程序限定, 所以很容易“预测”对话内容。几个回合下来,这种场景的对话就非常熟悉了。生成对话的 制作可以都用真人,但也可以找到一段对话的录音,再由外教把背景介绍和对话程序按上述 方法表述出来加在对话前先听,再开始听对话。 续列法和生成对话的练习原则 这两部听力练习的原则大家要掌握的是: 1.使用生活经验中熟悉的情景或经验能够预测的情景; 2.尽量使用视觉或动作代替语言解释,全过程都用“亲身经历”完成; 3.启始难度控制在第一遍听能到 80%~90%能懂; 4.注意听,不要试图说话; 5.绝对禁止阅读和记笔记; 6.可以把过程录音以后听。 美国、加拿大有一电视节目“Yan Can Cook”,一个著名华裔电视厨师 Yan教大家做中 国菜。他一边幽默地叨唠一边切菜、炒菜,几乎把每个菜、原料,制作过程的每个动作等, 全部同步地用英文仔细地叙述一遍,当时惊叹为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体系!只是没好意 思介绍给周围人,怕他们说我拿他们开逗。 寻找人工替代品 第二阶段“提纯后理想体系”应该的样子的简单描述: 这样一个系统,能在这一阶段语言难度下,由简单句组成的,对带有画面的故事情节进 行连续的语言描述。故事最好是连续的,情节和画面的设计,应该是通过我们的观察,现有 语言成分的掌握,与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上下文的关联,“预测”得 出每句话的含义。 5 经典word整理文档,仅参考,双击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 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