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第三讲核磁共振氢谱演示文稿 】是由【胜利的喜悦】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三讲核磁共振氢谱演示文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三讲核磁共振氢谱演示文稿
第1页,共61页。
(优选)第三讲核磁共振氢谱
第2页,共61页。
3
§ 核磁共振概论
1945年以F. Bloch和E. M. Purcell为首的两个
小组几乎同时发现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现象,他们因此共同获得了
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化学与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3页,共61页。
4
一、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原子核的磁矩
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为具有磁矩的原子核。
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其自旋运动将产生
磁矩,但并非所有同位素的原子核都有自旋运
动,只有存在自旋运动的原子核才具有磁矩。
第4页,共61页。
5
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I有关。
I = 0的原子核没有自旋运动。I ≠ 0的原子核
才有自旋运动。
第5页,共61页。
6
原子核可按I的数值分为三类:
1)中子数、质子数都为偶数,则I = 0,
如12C,16O, 32S等等。
2)中子数与质子数其一为偶数,另一为
奇数,则I为半整数,如:
I = 1/2:1H、13C、15N、19F、31P等等;
I = 3/2:7Li、9Be、11B、23Na、35Cl、37Cl等等。
3)中子数、质子数都为奇数,则I为整数,
如2H、6Li、14N等I = 1;58Co,I = 2。
第6页,共61页。
7
二、核磁共振的产生
在静磁场中,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存在着不同
能级。此时,如运用某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来照
射样品,并使电磁波满足下式,原子核即可进行
能级的跃迁,这就是核磁共振。
g:磁旋比,是原子核的重要属性。
第7页,共61页。
8
§ 化学位移
1950年W. G. Proctor和当时旅美学者虞福春
研究硝酸铵的14N的核磁共振时,发现硝酸铵的
共振谱线为两条。显然,这两条谱线分别对应硝
酸铵中的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即核磁共振信号
可反映同一种原子核的不同化学环境。
第8页,共61页。
9
1、电子屏蔽效应
第9页,共61页。
10
感生磁场对外加磁场的屏蔽作用称为电子
屏蔽效应。感生磁场的大小与外磁场的强度有关,
用s .B0表示,s称为屏蔽常数。
s的大小与核外电子云的密度有关。核外电子
云密度越大,s就越大,s .B0也就越大。在B0中产
生的与B0相对抗的感生磁场越强,核实际感受到
的B0(称为有效磁场,用Beff表示)就越弱。
Beff = B0 – = B0.(1-s)
高场、低场
第10页,共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