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土地经济学(全本) 】是由【5415645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土地经济学(全本)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添加副标题
土地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经济学概述
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土地经济学学科来源于经济学
其产生和形成需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
人类社会实践中存在土地经济问题,要求人们去研究解决;
有了经济学,人们具有了应用经济学的知识能力去研究这些问题,并取得了建立一门独立学科的成果。
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
经济--在经济学中,经济(economy)是指在相互竞争的用途之间配置稀缺资源的一种机制。
1
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一门学科。
2
土地经济学--研究与土地有关的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
3
二、土地经济学定义
01
02
03
04
基础理论部分
土地利用部分
05
土地制度部分
土地、人地关系、土地问题系列基础概念;人口与人口持续发展理论;土地报酬规律、土地集约经营与规模经营原理;地租、地价理论与应用等。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战略;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工、区域规划和区位选择;各类土地的持续利用;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等。
土地制度概论;土地产权理论与城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建设;土地市场与土地市场制度;土地金融与土地金融制度;土地税收与地税制度等。
06
三、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内容、领域
农村土地经济学:
01
注重土地和水的利用、土地规划和开发、土地分类、土地评价、土地市场、地租、土壤保护、税收及土地利用计划、区划等一系列问题。
02
城市土地经济学
03
或叫不动产经济学,作为普通经济学或经营学的一个分支,注重住房、城市化、城市土地开发和再开发、工商业选址、城市不动产评估、金融、营销等一系列问题。
04
有时分为两个部分
自然物质和生物因素
1
经济因素
2
制度因素
3
影响土地经济利用的三方面因素
依据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资本主义社会,即古代社会
先是地广人稀,没有土地问题;继之人口大量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逐渐产生了地权关系、土地分配和土地利用问题,并引起人们对土地问题的研究。
四、土地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第二阶段,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学产生以后的时期
18世纪,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对地租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地租理论。
其后至20世纪初期,土地问题和土地经济问题的研究,则附属于一般经济学。
第三阶段,20世纪的20年代前后,美国伊利等首先提出了“土地经济学”一词,并相继发表了《土地经济学大纲》(1922年)、《土地经济学原理》(1924年)、《土地经济学》(1940年)等专著。
1
2
3
4
5
6
土地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20世纪以来的中国土地经济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分为三个时期
1900—1929年为第一个时期
1930—1949年9月为第二个时期
1949年10月至今为第三个时期。(其中第三个时期分为中国大陆部分和台湾部分。)
抽象与具体的方法
01
系统分析的方法
0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03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04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
05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方法
06
五、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