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尿素分子的立体结构 】是由【utuhlwwue6157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尿素分子的立体结构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课题2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目录
尿素分子的立体结构
01
CO(NH2)2+H2O CO2+2NH3
02
脲酶
03
两个主要目的:
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
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这样的细菌。
04
研究思路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一个热泉
(一)筛选菌株
水生耐热细菌Taq ( Thermus aquaticus )
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
美国微生物学科布鲁克()
1966年发现耐热细菌
选择培养基
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二)统计菌落数目
统计菌落数目的理论依据: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因此,恰当的稀释度是成功地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通常将几个稀释度下的菌液都涂布在平板上,培养后再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说明设置重复组的重要性。第一位同学只涂布了一个平板,没有设置重复组,因此结果不具有说服力。第二位同学考虑到设置重复组的问题,涂布了3个平板,但是,其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太远,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因此,不能简单地将3个平板的计数值用来求平均值。这个实例启示学生,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在分析实验结果时,一定要考虑所设置的重复组的结果是否一致,结果不一致,意味着操作有误,需要重新实验。
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
=(C÷V)×M
C: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V: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
M:稀释倍数
注意:
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
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二)设置对照
一是由于土样不同,二是由于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究竟是哪个原因,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实验方案有两种。一种方案是可以由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样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致,则证明A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的配制有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实验结果要有说服力,对照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土壤取样
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先铲去表层土3 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
[二]样品的稀释
为什么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相同吗?
这是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单位:株/kg)是不同的,例如在干旱土壤中的上层样本中:好氧及兼性厌氧细菌数约为2 185万,放线菌数约为477万,。因此,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
[三]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