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通用16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通用16篇).docx

上传人:毛毛雨 2025/4/23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通用16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是由【毛毛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通用16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通用16篇)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知识进行整理,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体验统计的全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整理统计知识,进一步体验统计的全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空统计表、统计图,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师:说说本学期我们都学习哪些统计知识?
生: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统计表和统计图,与以前所学的有何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有什么优点?
学生小组交流整理。
师归纳(板书):
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两个事物,便于比较。
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
二、统计知识的应用、内化
1、统计表
师:下面我们就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来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
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你们都打算到哪里度过呢?就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出示:
海洋公园
市民广场
儿童乐园
男生(人)
女生(人)
合计(人)
(动手操作完成表格)
师: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教师摘录问题)
师: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人)
学生解决问题。
2、统计图
师:请你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统计图。
(要求: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相互评价并回答问题)
海洋公园
市民广场
儿童乐园
(1)想去()的人最多,()的人最少。
(2)如果你是老师,你准备带全班同学去哪里?为什么?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综合应用
独立完成书本p127题15
反馈----交流-----评论
三、总结升华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操行统计表、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做个调查,调查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
生答。
师:每个季节都有这么多小朋友喜欢,但是老师想知道喜欢什么季节的人树最多,那我们该怎么办好呢?、
生:数出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来比较
(肯定有会有小朋友会说到用统计的方法。)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
1、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我们要知道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
生: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说出“正”字记录的简便之处)
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就按“正”字的书写顺序在那个季节下画一笔画。(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
2、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整理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你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为了能够使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制作统计图。
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条形统计图下板书学生们所喜欢的季节的种类。
师:强调0是起点,如果1格表示1人,则数轴上依次应标的数字是1、2、3、糟了,喜欢春天的人最多有17人,只有9格,不够涂该怎么办呢?
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汇报交流结果(向上添格子、往旁边涂格子、一个格子不表示1个人,而把它表示成两个人刚好用8个半格子。)
师:假如喜欢春天的有27人,此时一个格子表示多少人比较合适?(3个人)
小结:一个格子表示几个人要根据统计表中数量最多的项目和每竖行总共的格子数来确定
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方法,请各大组代表分别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出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
3、描述、分析的过程
师:从黑板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生:喜欢什么的最多?喜欢什么的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人?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个人或物,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表示2个或3个甚至更多个人或物。
师:刚才小朋友们的回答就是我们对统计表描述分析的过程(板书:描述、分析)
4、课堂小结
师:生活中到处都要用到统计知识,那你所知道的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我们的统计知识呢?生:商场里的的商品那一样最热销?那一个学时最喜欢吃的早餐是那些?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用所学“统计”知识选出小朋友最喜欢哪门功课
师:请小朋友利用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选出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功课是什么?然后完成你手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要完成这个统计,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呢?生:喜欢哪门课的小朋友就站在讲台上,下面的同学就数。(按照小朋友说的方法进行统计)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教材分析:
重点:单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
准备:、将个人观察、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
将组内同学记录的蒜苗第15天生长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利用书99的方格进行制作。
学生制作中会发现问题:
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怎么办?
用一格表示2厘米,……
三、小组讨论用条形统计图中的优点。
形象具体、一目了然。
四、完成课本试一试第题。
1、你能说出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吗?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
4、说一说你是怎样画条形统计图的。
五、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栽蒜苗(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重点: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到底谁的蒜苗长的高呢?
二、探索活动
解决办法: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比较了。
我们称之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题: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
三、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1、要有图例
2、找好间距
3、一格表示的数量相同
4、制图名称
四、完成试一试
五、课堂小节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栽蒜苗(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4、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材分析: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它能清楚地比较两个数量。
我们想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该用什么办法?
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然后连线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
2、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3、估计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4、把你栽的蒜苗生长情况在付页5的格子纸中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四、完成练习。
练一练1、2、3
着重于说明变化趋势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
你学了什么?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