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廉洁小故事
我是党课主讲人
前言
“我是党课主讲人”活动开展以来,通过聆听支部多位同志的精彩党课, 感觉获益匪浅。今天我从聆听者成为主讲人之一,对于讲课内容在之前做了一些思考和准备。现在就结合自身的岗位性质和工作内容,将我收集的几则清正廉洁方面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以求共勉。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目录
一、以廉为宝六、三汤巡抚
二、厚谢婉拒七、四知先生
三、悬鹅拒礼八、五代清郎
四、一钱太守九、孙中山遗嘱儿女当自爱
五、二不尚书十、周总理”宴”事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玉石,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有其宝。”
厚谢婉拒
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悬鹅拒礼
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二不尚书
明代的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他位高权重,很多人来求他办事。为杜绝纷至沓来的亲朋好友求他,范景文特地在府门上写下6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故被百姓美称为“二不尚书”。
三汤巡抚
清代岭北道道台汤斌,为官多年,竟毫无苟取,坚持以清贫为本,每日以豆腐汤为肴,许多百姓便敬称他为“三汤道台”。意思是说他:为政像豆腐汤那样清廉,生活像黄连汤那样苦涩,对世道人心像人参汤那样滋补。
四知先生
后汉扬震任东莱太守,路经昌邑,县令王密曾是杨震举荐的荆州茂才,到夜间,王密以十金相赠,并说:“暮夜无知者。”震厉声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羞愧地退出。时人因此称其为“四知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