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浅析桑白盾蚧的发生与防治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桑白盾蚧的发生与防治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3/9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桑白盾蚧的发生与防治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桑白盾蚧的发生与防治论文
..毕业论文关键词:桑白盾蚧;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论文摘要:对桑白盾蚧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方法作了探讨,供参考。

桑白盾蚧又名桑白蚧、桑盾蚧、桃介壳虫,是一种危害桃、李、梨、梅、杏、枇杷、板粟、桑、茶等多种果树和园林植物的害虫。近些年来在黔东南自治州境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由于灾情未向桔小实蝇发生危害那么严重,故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黔东南自治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毕业,适宜各种林木生长,盛产桃、李、杏、梅、板粟、枇杷、桑、茶等多种果品及多种园林观赏植物,因此研究桑白盾蚧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于发展自治州的生态经济,引导农民走上富裕道路有着重要意义。

1危害特点

桑白盾蚧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固着在2~5年生枝干刺吸液汁。该虫在树上的分布趋势为上部多于中部,中部多于下部,阴面多于阳面,分杈处多于其它地方。受害严重植株上蚧壳密集重叠,似覆盖一层棉絮,严重削弱树势,使被害枝发育不良。受害植株一般上部枝叶开始萎缩、变黄、干枯,然后扩散至中部、下部,进而导致全株死亡。

2发生规律及习性


桑白盾蚧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发生4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2月份后果树萌动之后开始吸食为害,虫体迅速膨大。2月底3月中旬为越冬成虫产卵盛期,第1代第2代若虫孵化较整齐,第3代第4代不甚整齐,世代重叠。第1代桑白盾蚧孵化盛期至1龄若虫期为2月底至3月中旬;第2代桑白盾蚧孵化盛期至1龄若虫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3代桑白盾蚧孵化盛期至1龄若虫期为6月中旬;第4代桑白盾蚧孵化盛期至1龄若虫期为7月下旬至8月初。

。桑白盾蚧雄成虫寿命极短,仅1d左右,羽化后便交尾,交尾后不久即死亡。雄若虫期2龄,脱第2次皮后变为前蛹,经蛹羽化为成虫,蛹期7d。
。平时桑白盾蚧雌成虫蚧壳与树体接触紧,产卵期较为松弛,有的略有翘起。卵产于蚧壳下,产完卵后虫体腹部缩短,色变深,不久干缩死亡。越冬代雌虫产卵量较高,平均每雌产卵120粒以上,其余各代平均每雌产卵量在100粒以下。产卵期在春季为10d左右,夏秋季4~7d便可产完卵。雌若虫期2龄,脱第二次皮后变为蛹,经蛹羽化为成虫,蛹期7d。
。桑白盾蚧若虫孵化后,在母壳下停留数小时后爬出,分散活动1~2d,多于2~5年生枝条上固定取食,以枝条分杈处和阴面密度大。若虫径5~7d开始分泌出绵毛状白色蜡丝覆盖于虫体上,逐渐加厚呈蜡粉状,枝条于是开始出现星罗的白点,此时为第1代1龄若虫盛期。不久若虫脱皮,脱皮后继续分泌蜡质,形成厚而较硬的蜡蚧壳。雄、雌若虫期2龄,脱第2次皮后羽化为成虫,此时一般农药难以渗透到虫体内,防治极为困难。在初孵若虫分散转移期,如遇大雨可冲刷掉大量若虫而减轻危害。
、雄虫分布状况。据观察,一般新受害的植株雌虫数量较大,占70%以上;受害时间久的植株雄虫的数量则逐渐增加,与雌虫几乎对等。严重受害时间久的植株雄蚧壳密集重叠,超过雌虫。
3防治方法

当前桑白盾蚧防治以若虫盛期至1龄若虫期化学防治为主,结合其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桑白盾蚧可随苗木、接穗传播。因此,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