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pdf

格式:pdf   大小:531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笑】平淡 2025/5/6 文件大小:5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是由【【笑】平淡】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第 8~10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
的得 0 分。
1. 物理学中,实验与理论密不可分,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为理论提供依据和验证,而理论则通过对实验数
据的分析与解释,提炼出普适规律并对新的现象做出预测。在对原子物理的不断探索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汤姆孙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并精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B. 德布罗意最早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概念,并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
C. 康普顿在研究光的散射时,从动量的角度解释了光的量子化
D. 卢瑟福利用 α 粒子轰击氮原子核,获得一种穿透性极强的中性粒子流,为原子核模型理论提供重要的
证据
【答案】C
【解析】
【详解】A.汤姆逊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但精确测定电子的电荷量的是密立根,故 A 错误;
B.爱因斯坦最早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概念,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故 B 错误;
C.康普顿在研究光的散射时,从动量的角度解释了光的量子化,故 C 正确;
D.卢瑟福利用 α 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使氮转化为氧,并释放出一个质子,故 D 错误。
故选 C。
2.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 2024 年 4 月 25 日 20 时 58 分 57 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然后神舟十八
号飞船与离地面高约 390km 的天宫实验室对接,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驻留约 6 个月。经过一系列航天实
验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计划在 2030 年前实现载人登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舟十八号飞行高度很高,在研究其对接时可以视作质点
1 / 17 : .
B. “2024 年 4 月 25 日 20 时 58 分 57 秒”是时间间隔
C. 神州十八号飞船飞行的路程约为 390 km
D. 中国人登月后可以验证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质量无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对接时,神舟十八号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将其看成质点,A 错误;
B. “2024 年 4 月 25 日 20 时 58 分 57 秒”是一个时间点,是时刻,不是时间间隔,B 错误;
C.神舟十八号飞船与离地面高约 390km 指的是离地面的竖直高度,C错误;
D.中国人登月后可以验证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质量无关,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自由下落的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可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D 正确。
故选 D。
3. 1909 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盖革、马斯登一起进行了著名的“ α 粒子散射实验” 。如图所
示,某同学描绘了几个 α 粒子穿过金箔前后的可能轨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卢瑟福早于贝克勒尔发现了 α 射线
B. 通过卢瑟福的“ α 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
C. 轨迹 d 的大角度偏转不可能出现
D. 轨迹 b、c 的大角度偏转可能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A.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人们意识到原子核可以再分,后来卢瑟福发现放射性物质,放射出的射线并不单一,发现了
α 射线,A 错误;
1
B.卢瑟福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大部分 α 粒子可以穿过金箔,约有 8000 的 粒子发生了大角
1
度偏转,原子核的截面积约为原子截面积8000 ,在知道了原子的大小的数量级的情况下,从而得出原子
15
核很小,其半径的数量级为10 m ,B 正确;
2 / 17 : .
C.轨迹 d 的大角度偏转恰好是 α 粒子与原子核相碰,是可能出现的,C 错误;
D. α 粒子与原子核带同种电荷,不可能出现轨迹 b、c 的偏转情况,D 错误。
故选 B。
4. 钠的放射性同位素 Na 静止在匀强磁场中,某时刻一个 Na 原子核发生核反应,仅产生的两新粒子(分别
v1 v2
标记为 1、2),沿垂直磁场方向运动,形成的轨迹如图所示,两粒子的速率为 、 ,电荷量为 q1、q2,
r1 :r2 12:1
轨迹半径为r1、r2,两轨迹半径比为 。下列关于该核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核反应为裂变反应
B. 该核反应为 α 衰变
q1 :q2 1:12
C. 两粒子的电荷量之比
v1 :v2 12:1
D. 两粒子的速率之比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为原子核的衰变,A 错误;
BC.根据
v2
Bvq  m
r
可得
mv
r 
Bq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0  m1v1  m2v2
可知两个粒子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得
q1 r2 1
 
q2 r1 12
3 / 17 : .
又因为 Na 原子的电荷量为 11e,可知
q1  e q2 12e

所以粒子1 为电子,该核反应为  衰变,B 错误,C 正确;
D.由于两粒子动量大小相等,所以有
v1 m2

v2 m1
由于电子质量相比原子质量很小很小,所以两粒子的速率之比不为12:1,D 错误。
故选 C。
5. 汽车工程学中将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急动度 k,急动度 k 是评判乘客是否感到舒适的重要指标。
一辆汽车从静止启动过程中的急动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当 t=0 时, a=0,关于该汽车的运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3s 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m/s² B. 9s 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0
C. 6s 末汽车的速度大小为 12m/s D. 9s 末汽车的速度大小为 18m/s
【答案】C
【解析】
【详解】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急动度k,即
a
k 
t
则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代表加速度变化a。
A.由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加速度的变化,可得 0~3s 内
2
a  3m / s
当t=0 时, a=0,所以可得 3s 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3m/s²,故 A 正确;
B.由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加速度的变化,可得 0~9s 内
a  0
当t=0 时, a=0,所以可得 9s 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0,故 B 正确;
4 / 17 : .
CD.由题图可知加速度的变化图像如图
该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代表速度的变化,则 6s 末汽车的速度大小为
1
v6  3 63  / s
2
9s 末汽车的速度大小为
1
v9  393 18m / s
2
故C 错误,D 正确。
由于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 C 。
6. 2023 年,中国锦屏山地下 2400 米实验室投入使用。厚实的大理石岩体能隔绝大部分宇宙辐射,同时使
222 218Po
用多层材料屏蔽岩石自身散发的放射性氡气。静止的氡原子核86 Rn 自发衰变为钋原子核84 同时放出一
222 218 E
个粒子X。 86 Rn 核的平均结合能为 E ,84 Po 核的平均结合能为 2 粒子 X 的平均结合能为 E 。若核反应
1 3
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动能,粒子X 的动能为 Ek,光速为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22Rn
A. 86 的衰变过程放出的粒子 X 为 β 粒子
222Rn
B. 10 个86 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剩余 5 个
109
Ek  222E1  218E2  4E3
C. 粒子 X 的动能为 111
111Ek
m  2
D. 该反应的质量亏损为 2c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数守恒可知,X 的质量数是
222-218=4
根据电荷数守恒,X 的电荷数是
86-84=2
则 X 为 粒子,故 A 错误;
5 / 17 : .
B.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量的原子核衰变不适用,故 B 错误;
C.核反应释放的能量
E  222E1  218E2  4E3
根据动量守恒
mv  mPovPo
根据能量守恒
1 2 1 2
E  mv  mPovPo
2 2

m 4

mPo 218
联立得
1 2 109
Ek  mv  222E1  218E2  4E3
2 111
故C 正确;
D.该反应的质量亏损为
E 111Ek
m  2  2
c 109c
故D 错误。
故选 C。
7. 如图所示,一个完全光滑、半径为 R 的半球形碗水平固定放置,球心为 O。一根光滑、质量分布不均匀
的金属棒静止放在碗中,底端与碗底部 A 点接触,另一端靠在碗边缘 B 点。金属棒在碗中部分 AB 的长度
为 ,则金属棒的重心到 B 点距离为(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