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关于汽车驾驶员素质对行车安全的探讨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关于汽车驾驶员素质对行车安全的探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关于汽车驾驶员素养对行车安全的探讨
引言部分:据统计,全国去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67507万多起,造成104372人死亡、49万多人受伤,。交通事故的危害性不仅反映在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上,而且,对社会和家庭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交通事故是当今社会一大公害,必必须认真研究并实施有效的预防、保护等安全措施。汽车驾驶员作为道路交通的直接参加者,就必必须具有合格的职业道德、身体〔心理、生理〕素养和熟练的驾驶技术。笔者就此与同仁们作一肤浅的探讨。
一、驾驶员职业道德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职业道德是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紧密联系并体现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与准则。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即反映在行车前后、行车途中是否遵章守纪、忠于职守;遇有状况是否做到礼让"三先';发生交通事故是否做到及时保护现场、报警和及时处理伤者,使交通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及救死扶伤精神的体现等等。目前,驾驶员中存在的不良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距离超车不成,产生报复心理。有些驾驶员缺乏道德修养,在行驶过程中,遭遇前车不及时让车的状况,往往会产生报复心理,超车过后有意马上向右驾方向或急刹车,给后车司机吃点苦头,更恶劣的是用车尾碰撞被超车辆以致造成交通事故。
2、超速驾驶。超速行驶可以说是目前高速公路上的普遍现象,也是大多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十次车祸九次快',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驾驶员由于某些原因,内心的急躁心理占据上风,为尽快达到目的地,他们刻不容缓、争分夺秒,风驰电掣般地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对前车和后车熟视无睹,一旦碰到紧急状况,纵然使出浑身解术也无力回天。据中国交通信息网统计,2021年1月至7月,全国共发生高速公路交通事故14583起,死亡1968人,受伤21454人,。在这些事故中因驾驶员超速行驶而引起的事故占了一定的比例。
驾驶员的超速驾驶,势必影响驾驶技术,从而对行车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驾驶员对任何一个交通信息的处理都要依次经过住处感知(观察)、分析推断(扒断)、操作〔执行〕三阶段。其中每个阶段的错误都会造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缓慢甚至失败,速度越高,要求对信息处理的时间越短,感知缓慢、推断错误及操作不当都可能引起交通事故。随着车速的提升,行车视野变窄,驾驶员对道路两侧状况难以看清,感觉就象在隧道内行驶一样,故称此现象为"管视'或"隧道视'。高速行驶车辆误认为静止,又易把静止车辆误认为在行驶,以上视觉特点对高速行车安全十分不利,往往因视觉错误而酿成交通事故。
驾驶员的主观推断车速也会造成超速行车,通常认为,驾驶员不依靠车速表,只凭主观经验就可以推断出车辆的行驶速度,其实,这种推断是很不正确的,特别是在高速、长距离行驶时更是如此。随着车速的提升、判视距离的增加,推断的误差也就越大。这也是为何追尾碰撞事故居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之首的主要原因之一。
3、行车不文明。夜间会车不关闭远光灯,有的驾驶员夜间行车,只顾自己方便,不顾其他车辆与行人的安全,始终不关闭远光灯,这不仅防碍交会车的安全行驶,还特别容易造成骑车人和行人发生事故。
4、酒后驾车: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严禁酒后驾驶车辆。但仍有不少驾驶员无视交通法规,酒后驾车以致酿成交通事故。这是因为饮酒后,酒精被胃壁急速汲取,渗透于身体组织,受酒精"后劲'的影响,使人的有关推断力降低,手脚活动迟钝,色彩感觉与触觉能力下降导致操纵失误,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例如,1997年8月31日,英国前王妃戴安娜的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驾驶员酒后开快车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使戴安娜惨死于交通事故之中。据有关数据统计,因酒后驾车发生事故占20%以上。
二、身体〔生理、心理〕素养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作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不仅要有合格的政治思想觉悟,较强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较高的驾驶道德修养,以及精湛的汽车驾驶技能同时还必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素养条件。而直接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人体生理上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1、疲惫驾驶。据统计,驾驶员一天驾驶超过10个小时以上,睡眠不够4-5个小时则事故发生率最高。尤其在高速公路行车比一般公路行车更容易疲惫和打瞌睡。国外一项调查试验称,高速公路上驾驶员打瞌睡的频率大约是1次/45km,而且经常是在毫无感觉的状况下,睁着眼睛1-4秒。而且驾驶员长时间凝视远方,还会产生把近物视为远物,在医学上称为"虚幻视觉'现象。
造成驾驶员头脑清醒程度下降、产生疲惫和瞌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速公路具有微妙的催眠作用。因为在高速公路特有的道路条件〔道路平坦、线形较直等〕、交通条件〔车速高、车流量大、干扰少、无交通信号等〕、四周环境〔车外景色单调、车内发动机噪声单一、车身座椅等有节奏的振动等〕以及驾驶操作简单,坐姿呆板等综合作用下,造成了对驾驶员长时间的简单、重复、单调的刺激,从而导致其头脑清醒程度下降。据统计,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总数中因驾驶疲惫和打瞌睡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20%。例如,杭金衢高速公路衢州段在2021年9月8日至9月12日期间,由于一些驾驶员疲惫驾驶、驾驶不慎,屡屡引发交通事故共发生此类事故6起。
9月8日,一辆货车前往杭州,在杭金衢高速公路杭州方向261公里100米处,因 司机驾驶不慎撞向中央护栏。9月10日下午5时许,在江西方向212公里500米处,一辆桑塔那轿车因司机驾驶不慎撞向中央护栏。9月12日中午,一辆解放牌大货车因司机疲惫驾驶冲撞球川收费站。
2、带病驾车。人们常把某人带病坚持工作作为一种好的事迹来宣扬,但是关于机动车辆的驾驶员来说,带病坚持开车是必必须禁止的。而明知自己有病但勉强继续驾驶车辆行驶的比比皆是。无论是人患感冒还是身体的某一部位发生疾病,在发病期间都不同意驾驶车辆行驶。因为人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身体会因消耗过多而变得比较虚弱,体力会下降很多,同时精神萎靡不振,在这种状况下驾驶车辆行驶,马上就会产生驾驶疲惫而导致车辆失控,引发交通事故。因此我国执行每年给驾驶员体检一次的规定。
三、驾驶技术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驾驶技术是每个驾驶员所要掌握的基本条件,也是直接影响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熟练的驾驶技能是在广泛的交通施行中得来的。一个没有合格的驾驶技能的驾驶员是很难适应当今社会错综复杂的交通环境。不良的驾驶技术主要表现有:
1、不熟悉车辆性能,不了解道路行车特点,缺乏安全行车的知识,碰到路面复杂状况不能正确推断及采纳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致使出现险情,惊慌失措,酿成交通事故。
2、低驾龄驾驶员事故发生率高。近几年,三年以内驾龄的新驾驶人员,交通肇事一直占交通事故总数的60%左右,这些人员因驾龄短、驾驶经验缺乏,一旦碰到险情,由于处理状况不及时或采纳措施不当,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3、无证驾车。把车交给无证人驾驶;众所周知,无证不能驾车。显然无证人驾驶车辆是非专业性的,其驾驶技术也值得怀疑。然而偏有些人心存饶幸、明知故犯,见车手痒,利用各种机会想方设法无证开车,不务正业,认为学"技术'是自己的"才能',偶然的成功视为必定,往往在毫无把握的状况下,冒险蛮干,甚至把交通事故当学费。例如某局长杨某,〔无证〕出门"办事'〔其实是过车瘾〕,当车行驶县城十字街头,一位骑车女士匆匆从对面而来,此时杨某傻了眼,不知如何处理,手忙脚乱,结果酿成车祸,致使对方左脚断裂,终身残疾。杨某也得到了应有的处罚。
总之,驾驶员是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而驾驶员合格的职业道德是安全行车的前提,驾驶员健康的身体素养是安全行车的基础;驾驶员熟练的驾驶技术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因此,面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猛增的实际状况,要克服对交通安全的种种不利因素,努力创造一个合格的交通环境,把交通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就必必须切实强化对机动车驾驶员培养、教育,提升广大驾驶员的综合素养,以达到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更好地服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