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第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停滞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停滞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六分。
14、15世纪,西欧也是稀疏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只比西欧晚了两个世纪。历史同样赋予我们发展自己的机会,可遗憾的是几百年后,中国的资本主义仍处在萌芽状态,已经衰落的封建王朝最终败倒在欧洲资本主义脚下。
为什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命运与西欧截然不同?
探究: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六分。
赋役制度的变革(第26页解释):
一条鞭法,又称“一条编法”,是明代中期的
赋税制度,1581年,张居正下令在全国推行。将
赋税、徭役、杂税合而为一,计亩征银。它起到
刺激商品经济、“富者缩资以趋末”的引导作用。
摊丁入亩,雍正皇帝于1724年开始实施。将
丁银摊入地亩,征收统一“地丁银”。这减轻了少
地、无地农民的负担。从税收制度上看,实际上
等于取消了从秦始皇开始的“人头税”。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六分。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人口增长异常时期。秦汉时期中国人口5000万左右,到宋元仍在五六千万,最多达到7000万。明清时这种人口增长几乎停滞不前的状况发生了变化,明初人口为5677万,。清初人口下降,康熙五十年的“新生人丁永不加赋”和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的政策,使乾隆时期及以后中国人口急剧膨胀。到清道光13年人口达39894万注,已近4亿。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六分。
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对照表
明洪武26年
明万历28年
清康熙39年
清乾隆59年
清道光20年
1、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六分。
清朝乾隆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对照表
明洪武26年
清乾隆6年
1亿
清乾隆30年
2亿
清乾隆55年
3亿
从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5900万人,到乾隆六年突破一亿,用了1740年。
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但同时使得解决温饱问题尤为重要,你能结合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情况,说明在这两方面的发展吗?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六分。
面对人口的迅速膨胀,当时的中国通过哪些途径解决粮食供应的问题?
高产作物的引进
耕地面积扩展
精耕细作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六分。
上卷:盛世辉煌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六分。
(清前期因)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而)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返 回
返 回
一、农耕经济高速发展(第26页):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六分。
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种推广的意义: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甘薯(红薯)
玉米
土豆
花生
番茄
辣椒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