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 】是由【【笑】平淡】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 3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实用类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军旅文学在主流意识形态体系中的地位松动,军旅长篇小说创作获得了转身的可能与空间,从现实真实走向虚构叙事。由此,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创作开始了双重回归。“一是回归长篇小说的叙事性文体本源,文体自觉性显著提升;二是回归文学对象的生命伦理和生活本体,重视日常生活经验的表达。”前者呼应了建构叙事虚构的本体性以获得文学合法性要求,注重个人化写作、自由地虚构、强调叙事及叙事主体自身的意义等等;后者则反拨了长久以来“政治话语”对军旅文学的规训和异化,开始关注军人的个人命运和个体经验,得到了叙事性伦理话语的填充。
讲故事是小说家的本分,亦是中国小说的传统。千百年来,讲故事的手艺代代相传,于是乎故事绵延不衰,常讲常新。正像时下文学界正在持续热议的一个话题:“讲好中国故事”,从题材上看,聚焦的是“中国梦,直面的是新军事变革实践,讲述的是军旅人生的喜怒哀乐,关注的是战争进程或备战状态下军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命运。而从思想主题、价值判断、审美品格、精神向度、写作伦理等层面视之,则是与“中国故事”高度统一的,也是不为过的。
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立足“中国语境”,直面“中国经验”,而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故事是一种外在的途径和载体,当下的部分军旅作家缺乏宏阔的视野和整体性的文学思维,缺乏聚焦当下军队新变化、观察军营新情况的自觉意识;部分军旅长篇小说对“战争历史”和“军旅经验”的叙述与表达还停留在事情的表层和故事层面的起承转合,没能向着更为本真的“存在”之境深潜
(摘编自朱向前、傅逸尘《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回望与省察》)
材料二:
若论及今年军旅文学界的大事件,当属军队作家马晓丽的短篇小说《俄罗斯陆军腰带》、徐怀中的报告文学《底色》等5部作品斩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二来,今年《人民文学》8月号刊出了军旅文学特辑,这在《人民文学》创刊以来也属罕见,对于军队作家来说
细品这几部获奖作品,会发现它们共同的特性正与军旅文学的核心品性两相契合,且具有饱满的内在张力。好的作品需要具备语言魅力和精彩叙事等文学元素,也是作品能否“立住”的首要指标,而经典之作更是需要作家自身的情怀作为底蕴。尤其是军旅文学,其内核深深根植于民族血脉,与军人的骨血融为一体
然而,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这些被精心挑选和组构的小说,流于苍白的模式化写作。有的小说其实并不缺乏上文提到的“情怀”,但显然这种情怀或者说情结还远未内化为作品的精髓,人和人之间没有明显的性格区分,说话风格高度一致,仿佛给一个小故事强行扣上了大帽子,显然也不能达到作家提升作品内
2 / 35
涵的期许。
那么问题在哪里?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文学性”的缺失。当作家失去精心营构故事、塑造人物的耐心,指望小说纯粹以主题优势胜出,显然是徒劳的。文学的叙述是要超越日常经验,落脚在另一种思维的开阔之处。当素材仅仅围绕作家的浅层研究,反而困囿于经验之内,不但支撑不起作品应有的格局,只能逼迫读者放弃阅读
这两件军旅文学大事件表达出来的信息是,当下的军旅文学似乎正处在一个临界点上,光荣与梦想并没走远,传承并未接续,断裂已然出现。文学不是单纯的表态工具,没有多样的尝试和表达,没有向文学领域不断发起进攻的豪情与野心
(摘编自徐艺嘉《军旅文学呼唤“文学性”的回归》)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世纪的军旅文学,在主流意识形态体系中的地位有所变化,从而获得创作的转身与发展空间。
B.注重形式创新、语言探索以及关照复杂人性、个人命运是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创作的具体表现。
C.《俄罗斯陆军腰带》《底色》等军旅作品内在张力饱满,是斩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重要原因。
D.《人民文学》开设特辑展示军旅作家作品,表明其受到重视,但未来发展之路并不会十分平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旅文学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文学作品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
B.借鉴中国小说创作传统、直面当下中国经验和语境,军旅文学可提升作品内涵。
C.“政治话语”会规训甚至异化军旅文学,因此应该消除“政治话语”对创作的影响。
D.部分军旅小说人物形象脸谱化、作品的内涵过于理想化,会逼迫读者放弃阅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军旅文学要有文学性”观点的一项是
A.从《解密》到《暗算》再到《风声》,军旅作家麦家的创作能沉入生命而又超越肉身。
B.都梁的长篇军旅小说《亮剑》追求顺畅无障碍的浅显阅读快感,具有心灵鸡汤的功用。
C.朱向前教授分析刘静的长篇小说《戎装女人》:领导岗位人物的领导角色失真却浪漫。
D.张慧敏的《回家》依照人物的原型创作,依据采访素材,完全忠实于生活的既有真实。
(4)有人说“讲好军旅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说法加以分析。
(5)人们呼唤军旅文学“文学性”的回归,请结合材料谈谈实现回归的途径。
(二)文学类阅读Ⅱ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曹雪芹
3 / 35
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道:“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王夫人听说,不在话下。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执,临期推委,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
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不要把老脸面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不认人的。”众人都道有理。又有一个笑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只见来旺媳妇拿了对牌来领取呈文、京榜纸扎,票上批着数目。众人连忙让坐倒茶,同来旺媳妇一路来至仪门口,方交与来旺媳妇自己抱进去了。
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明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等语。大概点了一点数目单册,便坐车回家。一宿无话。
至次日卯正二刻便过来了。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只见凤姐正与来升媳妇分派,众人不敢擅入,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说着,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
一时看完,便又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便叫他四个描赔。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至于痰盒掉帝、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账描黯。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了定规,只和那一行说话。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第二日仍是卯正二刻过来。说不得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
说罢,又吩咐按数发与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众人领了去,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
凤姐儿见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因见尤氏犯病,贾珍又过于悲哀,自己每日从那府中煎了各样细粥,精致小菜,单与凤姐。那凤姐不畏勤劳,天天于卯正二刻,不与众妯娌合群,便有堂客来往也不迎会。
4 / 35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三回、十四回,有删改)
【注】前情简介:宁国府贾珍的儿媳妇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受贾珍之托协理宁国府,料理秦可卿的丧事,便欣然答应,走马上任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接受贾珍的邀请就立刻投入工作,在一所抱厦内
,治理确实混乱,宁国府里的下人对凤姐的到来期待已久
,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实为量才而用之意
、十分得意,得意于自己威重令行,也得意于她把宁国府的丧事办得井井有条。
(2)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多人精细分工,专管负责可以看出贾府治丧的繁文缛节和铺张浪费
,人物众多,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C.“凤姐不畏勤劳,天天于卯正二刻,就过来点卯理事”的细节为其病源伏线,反误了卿卿性命”的谶语。
,却有一肚子生活真气,泼辣直接,叫人心生三分敬畏,心服口服。
(3)选文将王熙凤行事泼辣、精明果敢、不怒自威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分析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4)《红楼梦》第十四回回目为“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靖王”,这回回目虽未提到王熙凤,但是这回的重点却在展现王熙凤的才干上“金紫万千谁治国,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评点王熙凤的治家才干。
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乃持铁盾入到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材料二:
项羽死,汉王即位,以哙坚守战有功
更赐爵列侯,与剖符,世世勿绝,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
5 / 35
高帝尝病甚,恶见人,诏户者无内群臣。绛侯、灌婴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吕后释哙,得复爵邑。孝惠六年,谥曰武侯。
(节选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案填入字框中。
十余日A会乃排闼B直入C大臣随之D上独枕E一宦者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与“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B.“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字含义不同。
C.“故其比诸将最亲”与“比及三年,可使有勇”(《论语•侍坐》)两句中的“比”字含义不同。
D.“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与“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中的“属”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很早就追随沛公;他随同沛公面见项羽,帮助沛公成功脱险。
、赐侯封爵、剖符定封、升迁为左丞相;又因妻子是吕后之妹,所以他与高祖的关系非常亲密。
,不愿见人,大臣们都不敢进宫,对高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高祖改变态度。
,病情危重的高祖听信别人的挑拨,对樊哙起了杀心,被吕后释放,得以善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原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材料一中“樊哙闯帐”与材料二中“樊哙闯宫”两件事,都表现了樊哙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
乌江项王庙
严遂成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①竟亡秦。
7 / 35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③不独为灵均④。
[注]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②韩信:先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以此引出对项羽功过是非的叩问。
“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的巨大影响。
,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
,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项羽的态度。
(2)同样是凭吊项羽,本首诗与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所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让几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的志向的两句是“ , ”。
(2)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告诫人们如果不以史为鉴,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写沦陷区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现状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
6.(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①的新技术、新应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新人们的认知。在这种背景下,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日前,旨在推动机器人在制造业、农业、建筑、医疗、教育等领域进行应用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已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其实,如若仔细复盘我们的生活,机器人的身影已②。现实生活中,我们和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器人打过交道。餐厅里,有“呆萌”的送餐机器人,甚至负责烹调美食的“大厨”都可能是炒菜机器人,有像长了眼睛一般
7 / 35
的除草机器人,不但能准确分辨出草和农作物;车间里,有整齐划一地挥舞着的机械臂;医院里,有可以完成精密手术操作的手术机器人……这些与生产生活③的行业,正是“机器人+”要深化应用的场景所在,因此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三个短句,注意表达的逻辑性,可以适当增删字词
(3)请从修辞与行文结构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继越来越贵的网红奶茶之后,雪糕也早已脱离了“好吃不贵”的印象,迈入“网红新贵”之列。“老网红品牌”哈根达斯、DQ等逐渐被年轻人淡忘
不少“新晋网红品牌”,动辄十几块、二十几块的价格,远远超过传统老牌雪糕定价,①,社交分享,打卡成了购买雪糕的主要功能,雪糕在如今早已成为一种享受型休闲食品。但不少人面临的,②,一面是“吃不起”的现状。助推这些“网红新贵”价格上涨的因素常常包括跨界联名、老牌情怀、健康品牌、网红带货、明星效应等。
这么看,③,而是被人为地塑造成了时髦、流行的消费符号。所谓“万事皆可雪糕”雪糕这个载体本身,即变成了一种有着审美意味的零食。这也是为什么雪糕的“溢价”严重,它不只是饮食行业的一种商品,和奶茶一样,被寄寓一种年轻化、休闲化的内涵。
(1)下列句子中的“打卡”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打卡”,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司领导再次强调,员工忘记打卡的要向部门主管说明理由。
B.高三(5)班的同学们每日在早读前都打卡正能量励志句子。
C.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网红景点,今天一大早我们就在这里打卡。
D.青年通过打卡,跟上自己所在文化圈层的步伐,并赢得认同。
(2)请在文中空缺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黑塞
书籍帮助我从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高尔基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8 / 35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实用类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军旅文学在主流意识形态体系中的地位松动,军旅长篇小说创作获得了转身的可能与空间,从现实真实走向虚构叙事。由此,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创作开始了双重回归。“一是回归长篇小说的叙事性文体本源,文体自觉性显著提升;二是回归文学对象的生命伦理和生活本体,重视日常生活经验的表达。”前者呼应了建构叙事虚构的本体性以获得文学合法性要求,注重个人化写作、自由地虚构、强调叙事及叙事主体自身的意义等等;后者则反拨了长久以来“政治话语”对军旅文学的规训和异化,开始关注军人的个人命运和个体经验,得到了叙事性伦理话语的填充。
讲故事是小说家的本分,亦是中国小说的传统。千百年来,讲故事的手艺代代相传,于是乎故事绵延不衰,常讲常新。正像时下文学界正在持续热议的一个话题:“讲好中国故事”,从题材上看,聚焦的是“中国梦,直面的是新军事变革实践,讲述的是军旅人生的喜怒哀乐,关注的是战争进程或备战状态下军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命运。而从思想主题、价值判断、审美品格、精神向度、写作伦理等层面视之,则是与“中国故事”高度统一的,也是不为过的。
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立足“中国语境”,直面“中国经验”,而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故事是一种外在的途径和载体,当下的部分军旅作家缺乏宏阔的视野和整体性的文学思维,缺乏聚焦当下军队新变化、观察军营新情况的自觉意识;部分军旅长篇小说对“战争历史”和“军旅经验”的叙述与表达还停留在事情的表层和故事层面的起承转合,没能向着更为本真的“存在”之境深潜
(摘编自朱向前、傅逸尘《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回望与省察》)
材料二:
若论及今年军旅文学界的大事件,当属军队作家马晓丽的短篇小说《俄罗斯陆军腰带》、徐怀中的报告文学《底色》等5部作品斩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二来,今年《人民文学》8月号刊出了军旅文学特辑,这在《人民文学》创刊以来也属罕见,对于军队作家来说
细品这几部获奖作品,会发现它们共同的特性正与军旅文学的核心品性两相契合,且具有饱满的内在张力。好的作品需要具备语言魅力和精彩叙事等文学元素,也是作品能否“立住”的首要指标,而经典之作更是需要作家自身的情怀作为底蕴。尤其是军旅文学,其内核深深根植于民族血脉,与军人的骨血融为一体
10 / 35
然而,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这些被精心挑选和组构的小说,流于苍白的模式化写作。有的小说其实并不缺乏上文提到的“情怀”,但显然这种情怀或者说情结还远未内化为作品的精髓,人和人之间没有明显的性格区分,说话风格高度一致,仿佛给一个小故事强行扣上了大帽子,显然也不能达到作家提升作品内涵的期许。
那么问题在哪里?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文学性”的缺失。当作家失去精心营构故事、塑造人物的耐心,指望小说纯粹以主题优势胜出,显然是徒劳的。文学的叙述是要超越日常经验,落脚在另一种思维的开阔之处。当素材仅仅围绕作家的浅层研究,反而困囿于经验之内,不但支撑不起作品应有的格局,只能逼迫读者放弃阅读
这两件军旅文学大事件表达出来的信息是,当下的军旅文学似乎正处在一个临界点上,光荣与梦想并没走远,传承并未接续,断裂已然出现。文学不是单纯的表态工具,没有多样的尝试和表达,没有向文学领域不断发起进攻的豪情与野心
(摘编自徐艺嘉《军旅文学呼唤“文学性”的回归》)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新世纪的军旅文学,在主流意识形态体系中的地位有所变化,从而获得创作的转身与发展空间。
B.注重形式创新、语言探索以及关照复杂人性、个人命运是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创作的具体表现。
C.《俄罗斯陆军腰带》《底色》等军旅作品内在张力饱满,是斩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重要原因。
D.《人民文学》开设特辑展示军旅作家作品,表明其受到重视,但未来发展之路并不会十分平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军旅文学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文学作品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
B.借鉴中国小说创作传统、直面当下中国经验和语境,军旅文学可提升作品内涵。
C.“政治话语”会规训甚至异化军旅文学,因此应该消除“政治话语”对创作的影响。
D.部分军旅小说人物形象脸谱化、作品的内涵过于理想化,会逼迫读者放弃阅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军旅文学要有文学性”观点的一项是 A
A.从《解密》到《暗算》再到《风声》,军旅作家麦家的创作能沉入生命而又超越肉身。
B.都梁的长篇军旅小说《亮剑》追求顺畅无障碍的浅显阅读快感,具有心灵鸡汤的功用。
C.朱向前教授分析刘静的长篇小说《戎装女人》:领导岗位人物的领导角色失真却浪漫。
D.张慧敏的《回家》依照人物的原型创作,依据采访素材,完全忠实于生活的既有真实。
(4)有人说“讲好军旅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说法加以分析。
(5)人们呼唤军旅文学“文学性”的回归,请结合材料谈谈实现回归的途径。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10 / 35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
【解答】(1)A.“获得了创作的转身”错,材料一原文为“获得了转身的可能”。
(2)C.“应该消除”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二是回归文学对象的生命伦理和生活本体,重视日常生活经验的表达……后者则反拨了长久以来‘政治话语’对军旅文学的规训和异化,在历史。原本被抽离了的‘政治性结构’空洞,不应消除“政治话语”对创作的影响。
(3)《亮剑》的作用。
《戎装女人》人物的失真。
。
故选:A。
(4)根据材料一“作为‘中国故事’重要组成部分的‘军旅故事’,从题材上看,强军梦’的进程,讲述的是军旅人生的喜怒哀乐,关注的是战争进程或备战状态下军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命运”可知,军旅故事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
根据材料一“而从思想主题、价值判断、精神向度,则是与‘中国故事’高度统一的”可知,两者高度一致。
根据材料一“讲故事是小说家的本分,亦是中国小说的传统,讲故事的手艺代代相传,于是乎故事绵延不衰,从讲故事的手艺传统上看。
根据材料一“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立足‘中国语境’,直面‘中国经验’,从所讲故事发生的背景上看、中国经验。
(5)根据材料二“当作家失去精心营构故事、塑造人物的耐心,显然是徒劳的”可知。
根据材料二“文学的叙述是要超越日常经验,翻越生活藩篱。当素材仅仅围绕作家的浅层研究,或是建立起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