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置专家讲座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置专家讲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针刺伤预防和处理
中心手术室 赵叶
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置
第1页
针刺伤原因和预防
2
针刺伤处理流程
3
针刺伤危害
1
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置
第2页
定 义
针刺伤
是指一个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皮肤损伤。
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置
第3页
据预计医务人员大约有:
2-40%暴露于HBV
3-10%暴露于HCV
-%暴露于HIV
污染针头或锐器伤致感染性疾病
传输几率:
HBV -%
HCV - %
HIV -%
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置
第4页
实习护士锐器伤发生率
432 名实习护士在
10 个月实均每人发生6. 4 次。其中发生针刺伤1 111 次,平均每人发生2. 6 次; 发生过锐器伤403 名, %;受伤次数在≥2 次有371 名,占86 % .
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置
第5页
一、针刺伤危害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输
乙型肝炎病毒(HBV )
丙型肝炎病毒(HCV )
人类免疫缺点病毒(HIV )
心理影响
产生焦虑、担心、消极、恐惧心理等。
少部分怀有侥幸心理。
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置
第6页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引发一个传染性疾病。
乙肝病毒抵抗力很强,在零下20度时可存活20年,在37度时可存活7天,在55度时依然能存活6小时 。不过,加热到100度10分钟可使其失去传染活性 。
传输路径:经血传输,性接触传输,母婴传输, 医源性传输,生活中亲密接触。患者血液、唾液、胆汁、乳汁、尿、精液内均含有病毒,但所含乙肝病毒含量是很低。
生活亲密接触传染乙肝,主要指就是天天生活在一起人可能会不知道什么时候皮肤黏膜有破损,接触到乙肝患者血液而感染乙肝。
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置
第7页
乙肝两对半是最惯用乙肝病毒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识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 )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e 抗原(HBeAg )和 e 抗体(抗HBe 或HBeAb )、关键抗原(HBcAg )和关键抗体(抗HBc或HBcAb )。
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置
第8页
汉字名
英文名
单 项 阳 性 意 义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
并不反应病毒有没有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抗HBs)
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感染含有保护性免疫作用。
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
乙肝e抗原
HBeAg
阳性说明传染性强,连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乙肝e抗体
HBeAb
(抗HBe)
阳性说明病毒复制降低,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
乙肝关键抗体
HBcAb
(抗HBc)
阳性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置
第9页
大三阳
汉字名
英文名
结果
解 读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
乙肝病毒感染,急、慢性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有很强传染性。但并不能提醒病情是否严重。(揭示乙肝病情检验)
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抗HBs)
—
乙肝e抗原
HBeAg
+
乙肝e抗体
HBeAb (抗HBe)
—
乙肝关键抗体
HBcAb (抗HBc)
+
手术室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置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