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产后大出血的急救护理
大余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邱春艳
概念: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依据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两种: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产妇在分娩24小时后到6周内所发生的子宫大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大部分的晚期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6-10天,又称为继发性的产后出血。
由于妊娠子宫血运丰富,胎盘剥离创面大,血窦开放,产后出血一但发生,血流量可高达300-800 ml/分。往往来势凶猛,如果处理不及时,不正确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失血,危急生命。因此,必须识别原因及时抢救。这种抢救最生动和最真实的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
一、产后大出血的急救护理重点
(1)一旦患者出现产后大出血,护理人员一定要镇定、果断、工作有序。
在迅速主动采取止血措施的同时通知医生。取平卧位,去枕,腿部抬高30°,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保证重要脏器供血,注意保暖和安静,尽量不搬动病人,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协助医生边抢救边查原因。
进行及时有效地止血,做好各种检查和抽血交叉配血的相关工作。如果保守治疗效果差,积极协助做好相关术前准备。
(3)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留置针头。多选择上肢穿刺,因上肢穿刺成功率高,能为抢救争取时间。如周围静脉萎陷造成穿刺困难,可考虑配合医师做静脉切开,为快速输血输液作准备。
(4)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效及时地吸氧,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有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表情淡漠等休克先兆者,给予高流量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合度,保证重要脏器供氧,利于器官功能恢复,缓解休克症状。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
(5)尿量及生命体征的观察。
尿量是反映重要器官灌注是否足够的最敏感指标。留置尿管测定每小时尿量,了解肾功变化。由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在出血后短期内改变不明显,故这些化验对早期休克的评估不可靠。我们通过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皮肤粘膜颜色、肢体温度、脉率、血压、尿量等判断有无休克及休克的程度,视病情正确把握输液速度,若快速输液,要观察患者心肺情况,防止发生急性肺水肿、左心衰竭。
(8)给予心理护理。
耐心解释,解除患者紧张、恐慌的不良情绪,以友善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争取抢救时机。
(9)产后注意加强营养,并做好抗感染治疗及纠正贫血。
二、产后大出血护理的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