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2025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课件( 31张PPT) :第4课时 地形图的判读.pptx

格式:pptx   大小:2,689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课件( 31张PPT) :第4课时 地形图的判读.pptx

上传人:1520377**** 2025/5/20 文件大小:2.6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课件( 31张PPT) :第4课时 地形图的判读.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课件( 31张PPT) :第4课时 地形图的判读 】是由【152037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课件( 31张PPT) :第4课时 地形图的判读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主题二 地图
第4课时
地形图的判读
基础梳理篇
人教版中考地理专项复习系列
考点1 等高线地形图【必考】
1. 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
相对
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h),即等高线上的数值。
如A的海拔为1 500米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h1),即两地的高度差。
如A、B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米
2. 识别地形部位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都相等。
(2)同图等距:一般情况下,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同。
(3)相交陡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相交即为陡崖。
(4)密陡疏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3.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考点2 分层设色地形图
1. 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以不同的颜色,就可以绘制出分层设色地形图。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平原;黄色、褐色——高原和山地;蓝色——海洋;白色——雪山、冰川。
2. 五种地形类型的区别
地形类型
海拔
地面起伏程度
等高线特征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500米以上
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外围较陡
高原边缘等高线密,高原面上等高线稀疏且数值较大
500米以上
地面起伏大,坡度较陡
等高线较密且数值较大,山顶呈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与山地相似但等高线数值较小
不确定
周围是山地或高原,内部较平坦
等高线呈封闭曲线,数值与山地相反,外高内低
200米以下
地面宽广平坦
等高线稀疏且数值较小
1.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及判读
【方法点拨】
(1)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
①在等高线上两点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的海拔之差。
②不在等高线上两点的相对高度:(n-1)× d<h<(n+1)× d(d为等高距;n为两地之间所跨的等高线数量)。
如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2-1)× 50米<h<(2+1)× 50米,即50米<h<150米。
(2)陡崖的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①陡崖的海拔(d为等高距,与陡崖相交的海拔最低的等高线数值为x,海拔最高的等高线数值为y)
陡崖底部的海拔:x-d<H底≤x;
陡崖顶底的海拔:y≤H顶<y+d。
例如,图中C处陡崖底部海拔大于300米-50米=250米。陡崖顶部海拔小于450米+50米=500米,不低于450米。
②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 d≤H<(n+1)× d(n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
如图中C陡崖的相对高度:n为4(条),d为50米,即150米≤陡崖的相对高度<250米。
(3)地形图中河流的分布及流向、流速的判定
①分布:山谷可能形成河流,山脊不能形成河流。
②流向:由高海拔地区流向低海拔地区,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再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方向。(反之,通过河流流向也能判断地势高低)
如图中小河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
③流速:等高线密集的地区,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等高线稀疏的地区,地势起伏小,河流流速慢。
如图中①地区等高线密集,小河流速快;②地区等高线稀疏,小河流速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