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全国版) 第4单元 第2课时 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变化及观察实验.docx

格式:docx   大小:3,512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全国版) 第4单元 第2课时 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变化及观察实验.docx

上传人:1520377**** 2025/5/20 文件大小:3.4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全国版) 第4单元 第2课时 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变化及观察实验.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全国版) 第4单元 第2课时 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变化及观察实验 】是由【152037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全国版) 第4单元 第2课时 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变化及观察实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2课时 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变化及观察实验
目标要求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考点一 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细胞结构或物质的变化
1.染色体行为变化
(1)当有染色单体(分裂间期的G2期、前期、中期)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
(2)当无染色单体(分裂间期的G1期、后期、末期)时,染色体数∶核DNA数=1∶1。
2.有丝分裂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含量变化曲线分析
(1)曲线模型
(2)曲线解读
项目
上升段的变化原因
下降段的变化原因
核DNA
间(S)期DNA复制,核DNA数目加倍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核DNA数目减半
染色体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
染色单体
间(S)期DNA复制,染色单体形成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单体消失

4.根据柱状图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各时期
染色单体
(2)根据比例关系判断各时期
考向 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染色体、核DNA数量的变化
1.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都有复制和加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是之前的2倍
B.细胞中b、d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细胞中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后期
D.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核DNA的复制以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 A
2.如图是细胞中某两种物质的含量在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虚线所代表的物质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B.图中的b~c段会发生着丝点分裂
C.叶肉细胞中会出现如图所示变化,而细菌细胞中不会出现
D.a~b段细胞中有蛋白质和RNA的合成
答案 C
解析 叶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
3.如图1和图2表示细胞周期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
B.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数量不变
C.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
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
答案 C
解析 图2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对应图1中的EF段,c表示G1期,对应图1中的AB段,C错误。
考点二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
(1)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较旺盛。
(2)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质)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成深色。
(3)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判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实验步骤
1.各操作步骤时间或力度要严格控制的原因分析:
解离时间
太短
细胞间质未被完全溶解,压片时细胞不易分散
过长
导致细胞解离过度、根尖过于酥软,影响染色
染色时间
太短
染色体或染色质不能完全着色
过长
使其他部分也被染成深色,无法分辨染色体
压片力度
过轻
细胞未分散开
过重
将组织压烂
?如何才能找到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
提示 解离时细胞已死亡,观察到的只是一个固定时期。如果要找到各个分裂时期的细胞,可以寻找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连起来体现出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
3.细胞分裂时期与所观察细胞数目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 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持续时间长短与处于该时期的细胞数呈正相关。
特别提醒 细胞分裂时期与所观察细胞数目关系的计算公式
某时期持续时间(t)=×细胞周期(T)。
考向 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分析
4.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等
B.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变化过程
C.实验所用解离液由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而成
D.该实验也可选用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答案 C
解析 洋葱是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细胞内没有中心体,A错误;解离处理后的细胞已经失去活性,不会再继续分裂,观察不到染色体的加倍变化过程,B错误;解离液是由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按体积比1∶1混合配制而成,C正确;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继续分裂,不可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D错误。
5.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如表所示(注:“+”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
实验人员
操作
取材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根尖2~3 mm处





根尖2~3 mm处





根尖5~7 mm处




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
A.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B.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C.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D.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答案 C
解析 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甲未解离,细胞相互重叠;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乙未漂洗,影响染色效果,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根尖5~
7 mm处为伸长区,伸长区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故观察不到染色体。
6.(2022·大连高三模拟)洋葱是中学生物实验常用材料之一,下图为洋葱相关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取洋葱管状叶做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适当降低水温能加快细胞质流动速度
B.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质壁分离的实验,低倍镜下即可观察到实验现象
C.取洋葱根尖做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D.取洋葱管状叶做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是胡萝卜素
答案 B
解析 洋葱的管状叶中具有叶绿体,可用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适当提高水温能加快细胞质流动速度,A错误;取洋葱根尖做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错误;取洋葱管状叶做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是叶绿素a,因为叶绿素a含量高,D错误。
拓展提升 洋葱在生物学实验中的“一材多用”
取材部位
实验名称
取材原因

鳞片叶
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外表皮细胞含紫色大液泡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细胞较大,外表皮细胞有大液泡,内表皮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核
管状叶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色素含量多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材料易得,且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强,染色体数目少,易于观察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1.(2021·天津,6)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实验材料选择不适合的是(  )
A.用洋葱鳞片叶表皮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B.用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C.用洋葱鳞片叶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D.用洋葱鳞片叶粗提取DNA
答案 C
解析 洋葱鳞片叶不含叶绿体,不能用来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C错误。
2.(2019·北京,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图。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  )
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
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
答案 B
解析 箭头所指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新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此时核膜已解体,核仁已消失,无法观察到细胞核,B错误。
3.(2019·江苏,7)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
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
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
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
答案 C
解析 高等植物的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的细胞均可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解离时间过长会使根尖过分软化,且细胞内染色体结构被破坏,将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制片是用镊子将之前处理的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可以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因此,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C
正确;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D错误。
4.(2019·浙江4月选考,18)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
B.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
C.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DNA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
答案 C
解析 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发生在间期,C项错误。
5.(2018·浙江4月选考,21)下表为实验测得离体培养的胡萝卜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
周期
G1
S
G2
M
合计
时间(h)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G1期的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增生
B. h后,细胞都被阻断在S期
C.G2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含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D.胡萝卜各组织细胞周期时间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答案 A
解析 G1期为DNA复制前期,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增生,A正确;S期是DNA复制期, h后,DNA复制不能进行,G1细胞都被阻断在S期,B错误;G2期是DNA复制后期,细胞中的每个染色体含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胡萝卜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G1、S、G2和M期的时间长短也不同,D错误。
一、易错辨析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的复制和中心粒的倍增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 √ )
2.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单体的数目加倍( × )
3.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核DNA数目加倍发生在同一时期( × )
4.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等于DNA的数目( × )
5.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 )
二、填空默写
1.请画出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含量变化曲线(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提示 如图所示
2.请填写有丝分裂时期
3.若要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制作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分别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课时精练
1.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间期复制后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都加倍
B.后期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C.末期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
D.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
答案 C
解析 间期复制后细胞中核DNA数加倍,而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A错误;后期染色体数量随着着丝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染色单体消失,B错误;对于二倍体生物来讲,染色单体数随着
DNA复制过程由0→4n,随着着丝点的分裂而消失,即由4n→0;而核DNA数的变化过程为2n→4n→2n,故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不完全一致,D错误。
2.下图是果蝇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数比例、染色体组数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和bc段都进行了DNA分子复制
B.CD段和cd段细胞中都存在染色单体
C.DE段细胞中一定有两条Y染色体
D.DE段和de段发生变化的原因相同
答案 C
解析 BC段是间期DNA分子复制,而bc段是后期着丝点分裂产生的染色体倍增,A错误;CD段有染色单体,而cd段着丝点分裂后,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DE段的变化为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倍增,果蝇精原细胞中的一条Y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产生两条Y染色体,C正确;DE段是由于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与核DNA分子数比值从1/2变为1,而de段是由于细胞一分为二使染色体和核DNA数目都减半,D错误。
3.(2022·河北高三模拟)如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每个点代表记录到的一个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过程中显著的变化有核DNA含量和染色体行为及数量的变化
B.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核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
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的中期
D.图中核DNA含量减半的原因是核膜重新形成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