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 】是由【游园会】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民间文学复习重点
绪论
一、☆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是宽阔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情感的自发流露;又是他人关于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学问的总结; 也是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的三大价值:有用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二、folklore
英国威廉。约翰。汤姆斯首次使用folklore 一词,指“群众古俗”,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有了一个正式名称。
三、民间文学的范围
1、民间散文作品:神话、传奇、民间故事、歇后语
2、民间韵文作品:名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
3、民间说唱作品:民间曲艺、民间小戏四、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1、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愿望,传达政治见解的方式,它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欲望,是民众沟通思想的一种艺术化手段。
2、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消遣和放松
3、是民众传授学问,实施教育的一种工具
4、是了解民风民情和进展相关争论的的参考资料五、民间文学的争论方法
田野调查法 历时追溯法 共时比较法
第一章 民间文学的根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民间文学的根本特征
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差异
1、作者的差异。最显著的标志是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作者是匿名的, 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知名有姓
2、民间文学是口传文艺,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家文学以文字为载体
3、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作家文学是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和抚慰物
4、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民间文学有很强的有用性并成为一种生活手段, 作家文学通过培育人的的精神来实现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
三、★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论述〕
钟敬文说:民间文学和一般作家文学,是两株树上开出来的外形和色香各异的花朵。民间文学本是作家文学的源头或母体,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1、民间文学在题材、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产生影响。民间口头作品往往成为作家再创作的题材。民间文学孕育了作家文学,它外表上虽没有承受民间口头作品的内容,但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却承受了民间文学作品的影响。
2、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供给典型形象的素材。如《水浒传》、《西游记》中的不少人物都直接脱胎于民间版本。
3、民间文学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上对作家文学产生影响。古典诗歌的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都起源于民间,词、曲、戏剧、小说等也都起源于民间。在艺术手法方面,比方民间惯用的赋比兴,双关等修辞技巧为诗人的诗歌创作所借鉴,讲故事,说书等技巧为小说家所借鉴。
4、在语言上,作家创作也常借鉴民间口语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体裁是经过长时间的运用和流传而定型的,它既具有符合表达内容的需要,也具有人们赏识的审美口味,因此具有肯定的生命力。
5、同时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提炼,在创作,有利于民间的文学的保存和流传,但是作家文人也对民间文学有肯定的损害和歪曲。如梁山伯和白蛇传都遭到过不同程度的歪曲。
其次章 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
一、元明清时期的文学顶峰之一的元杂剧〔关汉卿、王实甫〕,明末清初,民间戏曲进入大崛起时期。
二、明末冯梦龙整理民歌,笑话,话本有突出奉献,有《挂枝儿》《山歌》两种民歌集,清李调元有收录广西少数民族的情歌《粤风》。
三、民间文艺学的进展历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1、发源、开创时期〔1918-1925〕:1918 年 2 月,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主持成立一个歌谣征集处;1920 年 12 月,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争论会;1922 年 12
月 17 日,《歌谣》周刊创刊;1923 年 5 月“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成立,顾颉刚为代表。
2、探究与进展时期〔1950--〕:1984 年“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
四、1958 年提出“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争论”的工作方针; 80 年月认同和遵循“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章 神话一、神话
神话是关于神的民间故事,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制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高度梦想性的故事,是一种融文学,音乐,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 是上古初民的世界观和信仰的主要表达形式。
二、神话的本质
1、就神话产生的原动力和内容实质而言,神话的产生源于原始人类解释自然和制服自然的愿望,其内容是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形反映
2、就神话艺术构思的方式而言,原始人类是在一种布满奇特梦想的天地里, 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
3、就神话创作的特点而言,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
三、神话的艺术特征
1、庄重虔诚的虚构。神话文体虽然表达虚假的内容,但却有神圣,崇高的风格,这是他的一个重要特征。
2、秀丽荒唐的梦想。梦想是神话营造情节的主要方式。四、神话的文化价值
1、神话展现了人类在童年时期拥有的不懈追求,探究和制造的贵重精神, 和改造世界的坚韧意志,无畏胆魄
2、神话是后世浪漫主义创作的源头
3、对民族文化心理建构有模塑作用
第四章 传奇一、传奇
传奇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大事,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的传奇故事。
二、传奇与神话的联系和区分
联系点:
1、一局部上古时期的传奇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奇产生的源头;
2、传奇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
3、二者都有超现实的因素在内。区分点:
1、仆人公属性不同:神话的仆人公是神,传奇的仆人公是人;
2、.超现实因素的不同:神话的超现实梦想符合原始思维的规律,是传播者信以为真的。而传奇的梦想只是为了增加其传奇性特点;
3、神话:主要通过梦想方式;传奇尽管也可能包括梦想成分,但往往通过日常生活的方式表现。
三、重点留意节日习俗传奇
四、传奇的艺术特征〔简答题〕
1、表达方式的可信性和主要情节的虚构性
2、故事情节的传奇性
3、解释世界的人文情趣与艺术设想
4、情节与人文形象的类型化
5、流传演化中的成长性五、传奇的价值〔简答题〕
1、消遣价值: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和民众休闲方式,传奇的消遣价值是其主要价值。
2、教育价值:传奇往往寄予民众的世界观,道德观,社会抱负等,这些对民众起着观念培育和道德教化的作用
3、文化资料价值:传奇承载着民众的思想与文化的进展史,是争论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4、文学借鉴价值:传奇对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六、四大〔爱情〕传奇
牛郎织女 孟姜女传奇 白蛇传传奇 梁祝传奇
第五章 民间故事
一、民间故事的界定
广义的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的带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 称,包括神话,传奇,童话等等。狭义的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 虚构性,和生活化的散文叙事作品,是指除神话,传奇以外的是散文叙事作品。二、神话,故事,传奇的区分联系
1、故事神话传奇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人们有时用故事来统称三种文体。
2、但三者有本质的不同:神话的内容布满奇特荒唐的梦想,情节是超人间化的,主角是神;故事的内容是生活化的,情节安照现实的规律来设想,内容具有泛指性,主角是人;传奇的内容虽然也有较强的虚构性,但都与实有人物,大事和地方风物有关。
三、民间故事的特点〔简答题〕
1、贴近生活:故事的内容立足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与生活情节都符合传播时的生活规律
2、泛指性:故事发生时间地点仆人公往往是不确定的,常用“从前”“很久
很久以前”等模糊词语,故事表达也不做面面俱到的描述。
3、类型化:故事里常常有特定情节的类型化,如“巧媳妇型”“呆女婿型”四、AT 分类法〔概念〕
即故事类型分析法,1910 年阿尔泰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承受类型分析的方法去分析民间故事,后来汤普森补充和修订了阿尔泰的体系,这二人的分类体系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故事类型分析法,被合称为“阿尔泰-汤普森体系”,简称“AT 分类法”。
五、灰姑娘型故事最早见于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六、民间著名的灵巧人物
汉族的徐文长,,哈萨克,刻尔克孜等族的阿凡提,蒙古族的巴拉根仓,回族的阿卜杜与赛里买,藏族的阿古登巴,. 恰堪,满族的二拐子,苗族的老谎。
第六章 民间歌谣一、民间歌谣含义
民间歌谣是民众创作的可以唱歌或吟诵的短小,抒情性的韵味作品二、民歌的形式与分类
山歌指在山野间劳动,集会,社交等活动中所唱的形式较为自由,音调高亢悠长的歌谣
1、花儿,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
2、爬山歌:《走西口》
3、信天游 4、打歌 5、双歌
6、香哩歌:流传在广西瑶族的一种民歌三、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
1、天机自动,朴实浑成:民歌具有鲜亮的率真自然的特点,一是真实,二是具有自然的韵味
2、形式多样,韵律和谐:民歌体式多种,各有特色,但是创作又遵循肯定的套路,有固定的章法,句式,因此韵律和谐。
3、善用各种修辞手法:民歌一个显著特色是在表达方式上频繁运用赋比兴, 双关,反复,夸大等艺术手法。
第七章 史诗一、史诗含义
史诗就是表达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或者民族历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一种规模宏大,自古流传的民间叙事长诗。欧洲只有英雄史诗,故欧洲学者对史诗的界定大多只涵盖英雄史诗。
二、世界四大史诗
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古印度的《罗摩衍那》《摩珂婆罗多》三、中国三大史诗
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刻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四、世界其他著名史诗
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法国的《罗兰之歌》,芬兰的《凯莱瓦拉》,英国的《贝奥武夫》
五、史诗的四个主要特点
1、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史诗只能产生于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时期, 他是人类社会早期集体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
2、以神话世界观为根底,又有渐渐增加的现实性:在史诗中随着人的观念的渐渐科学化,神话颜色渐渐减弱,参加了很多后世内容。
3、史诗是民族的特别的学问总汇:史诗记叙了一个民族早期的各种社会生活状况以及人们的阅历与观念,包含着丰富的学问,如战斗,祭祀等。
4、风格高尚,表达庄重,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史诗题材重大,主题严峻, 表达民族的历史,祖先功业,往往被当做民族文化的根谱
六、《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名词解释〕
1、《格萨尔》有称作《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描写了英雄格萨尔大王带着岭国人民抗击侵略,制服邻国,降魔除暴,完成西藏统一的历史过程
2、《玛萨斯》是疆柯尔克孜族流传的英雄史诗,表达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共八代抵抗卡勒玛克人入侵的故事,是该民族历史上抵抗外来侵略的反映
3、《江格尔》是流传于蒙古族里的英雄史诗,它描述了宝木巴国同四周各汗国直接屡次的战斗和冲突,描述了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建立和平幸福的抱负国的抱负。
第八章 民间长诗
一、民间叙事长诗概念
民间叙事长诗又称长篇叙事诗或故事歌,是民众创作和传唱的一种篇幅较长的叙事性歌谣,主要有爱情婚姻叙事诗,社会斗争叙事诗两类
二、汉族有《崇阳双合莲》、《钟九闹漕》、“四游八传”,蒙古族有《嘎达梅林》傣族有《娥并与桑洛》,彝族有《阿诗玛》等叙事长诗
三、有的抒情长诗的演唱是习俗规定的程序,并不肯定代表表演者的真实情感, 如《哭嫁歌》。
四、民间抒情长诗的类别与内容
1、协作和赞颂劳动的长诗,《盖房调》《牧羊调》《薅草锣鼓》
2、用于礼俗活动的长诗,《哭嫁歌》《哭丧歌》
3、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长诗,如纳西族殉情男女所唱的《游悲》,白地吴树湾老歌手和玉才所唱的《游悲》共390 多行,分为三个局部,分别是相邀,做预备,情死,殉情地有玉龙雪山,拉伯或拉萨
五、需要重点了解哭嫁歌。
第九章 谚语,谜语,歇后语一、谚语含义
谚语是民众口头流传的具有肯定生疏和教育作用的通俗而精辟的定型化语句。谚语是各种俗语的核心。
二、谚语的特点
谚语最显著的特点有三个方面:
1、 意味深长:谚语是集群体阅历和才智,往往包含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
2、表达奇异:谚语是艺术性很强的语音,擅长运用修辞手法,有的幽默幽默。
3、 形式精炼:谚语用词精当,语句短小,在短小形式中浓缩了丰富形
象。
三、谜语的含义
谜语是由谜面和谜底两局部组成的具有学问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四、刘勰在《》中认为谜语是魏代时有“嘲隐”〔嘲戏,劝诫,挖苦等为目的的隐语〕转化而来的。
五、谜语的类型:物谜,事谜,字谜六、歇后语的含义
歇后语又叫俏皮话,是为民众宠爱的一种轻松活泼的俗语形式,它前一局部说出一个譬喻性的语言片段,是起语,引子,后一局部是目的语。
第十章 民间说唱
一、民间说唱的特点
1、表达为主,表演为辅:说唱由传奇,故事,叙事诗等语言叙事体演化而来,保存了叙事文体的根本特点,但同时参加了模拟性的表演成分,表演起着关心作用。
2、说唱艺术成熟于市井中,其内容和情趣受市民影响很大,其受众也以市民为主体,同时为农民所喜闻乐见。
3、说唱艺术成熟后,演唱者以职业艺人为主,因此比其他文学样式有更强的商业化和职业化,另外从中还孕育了一些作家文学和俗文学。
二、评书含义
是由一位艺人以散文叙事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众人讲说故事的说唱艺术。三、快书,主要有山东、天津快书,以山东快书为主;快板,有北京数来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