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中药材干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是由【碎碎念的折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药材干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药材枯燥技术现状及进展趋势
张家春;林绍霞;罗文敏;张清海;何腾兵;林昌虎
【摘 要】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产业,其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倍受宽阔消费者青睐,但由于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不高,,而中药材的枯燥是产地初加工的首要环节,,分析了中药材的传统枯燥方法与现代枯燥技术,探讨了中药材枯燥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我国中药材枯燥方法的进展趋势.
【期刊名称】《贵州科学》
【年(卷),期】2025(031)002
【总页数】6 页(P89-93,96)
【关键词】中药材;枯燥方法;现状;进展趋势
【作 者】张家春;林绍霞;罗文敏;张清海;何腾兵;林昌虎
【作者单位】贵州科学院,贵阳 550001;贵州大学,贵阳 55025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安康与长寿,对环境质量的好坏及食品药品的安全格外重视,“回归大自然”的呼声越来越猛烈,绿色安康成
为当下人们的消费标准。中药由于它的绿色环保、疗效好,而且自然副作用小而受
到人们的宠爱和重视,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从 1990 年到 2025 年,国际中药及自然植物药用市场,从 1990 年的 5000 余万美元,快速上涨到 2025 年的近 500 亿美元,短短的 17 年内成长近 1000 倍,是全世界成长最快的行业,据推测到 2025 年,将突破 1000 亿美元(任丽萍,2025)。中医药作为我国“国粹”, 在我国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民族医药产业。20 世纪 80 年月我国就有中草药 12807 种,其中植物药 11146 种,动物药 1581 种,矿物药 80 种, 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 580 万亩,药材生产基地 600 多个(李卫民等,2025)。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药物资源,但由于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品质低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中药产品在国际自然药物市场中仅占 3% ~5%的份额(桑迎迎等,2025)。面对国内外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进展我国中药的首要问题是中药的现代化。争论和实践已经证明,中药现代化的前提是中药材生产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加工、贮藏等过程直接影响着中药材的质量以及中药产品的质量水平和临床疗效。植物类药材在采摘后,除局部鲜用外,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常会发生虫蛀、霉变、变色等变质现象不易保存而无法满足临床需要,采收后必需要对中药材进展初加工。采后初加工处理,尤其是枯燥,正是避开此类变质现象发生的一种有效方法。枯燥作为中药材采摘后加工处理的重要环节,枯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产品的疗效、质量和外观等相关品质(陈公平,2025)。
中药材的传统枯燥方法
中药枯燥作为中药材采摘后加工处理的重要环节,经枯燥的中药材可保持肯定的药用成分以及不易腐败变质,既利于调运和贮存,又便于药厂的切制、炮制和粉碎, 是中药材加工中一个必不行少的工艺过程,不同种类与性质的中药材要选择不同的枯燥方法。中药材的枯燥方法种类丰富,按掌握条件可分为人工枯燥及自然枯燥, 按压力可分为常压及减压枯燥,按操作方式可分为间歇式及连续式枯燥,按温度可
分为高温、低温及冷冻枯燥,按供热方式可分为传导、对流及辐射枯燥,按物料状
态可分为动态及静态枯燥。药材的传统枯燥方法主要有阴干、晒干和烘干,烘干又分为不同温度的烘干。
阴干
又称摊晾法,将中药材置于阴凉通风处缓缓枯燥的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空气及风的自然流淌,以吹去水分而到达枯燥的目的。该法常用于阴雨天气,或用于含有挥发油的药材以及易走油、变色的药材。如香薷、细辛、薄荷、荆芥、当归、枳壳、肉豆蔻、沉香、桂皮、木香、苏叶、麻黄等这类挥发油含量高的药材,在阳光下曝晒药,不仅使挥发油逸散而且分解;如荆芥、薄荷、槟榔、白芍等色泽明媚、日照易变色的药材在阳光的照耀下,由于色素破坏而使荆芥、薄荷变黯,槟榔、白芍泛红(赖昌生等,2025)。
晒干
晒干是大多数中药材常用的枯燥方法,是指将中药材薄薄地摊开在苇席或干净的水泥地上,让阳光充分照耀而使其枯燥的方法。优点是简便易行,本钱低、效果好、且枯燥的药材量不受限制;缺点是占用空间大、易受季节气候影响、中药材暴露不太卫生。争论说明除芳香性、挥发性、易变色药材外,其他药材均可选用此法,对药材大量的产地枯燥加工最为适宜。
烘干
烘干是通过人工加热,将中药材置于烘箱、枯燥室(烘房)、枯燥机等中,利用热气流进展枯燥的方法。是一种传统的、简便经济的药材枯燥方法,该方法适合规模化的药材种植基地使用,效率高、本钱低,不受天气气候的限制,温度可以掌握,适
用于各类中药材的枯燥加工,依据各类药材的形质特点掌握好枯燥温度和枯燥时间。3 中药材的现代枯燥方法
中药材枯燥是一项需要转变中药材温度和含水率的操作,枯燥过程的合理掌握、干
燥方法正确选用是打算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对保证中药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中
药材传统枯燥方法受气候的影响较大,枯燥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简洁受到污染, 干制品的质量较低。针对传统枯燥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在枯燥过程中无法对中药材的含水率、水分活度以及枯燥介质的温度、湿度、流速等进展自动监控,造成枯燥品质不佳,严峻地影响中药材产品的药效。中药产业的进展给中药材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结合中药材枯燥过程的特别性、简单性的特点,把现代社会技术用于中药材的枯燥中,已经消灭一些兴的枯燥方法,主要有远红外枯燥法、微波枯燥法、真空冷冻枯燥、高压电场枯燥法等(任迪峰等,2025)。
远红外枯燥
远红外枯燥是利用红外放射元件发出的远红外线被中药材分子吸取,从而转变分子的振动和运动状态,分子由摩擦和运动而生热,产生自发热效应,使水分和其他溶剂分子蒸发,从而到达加热和枯燥的目的。远红外枯燥技术的优点:加热速度快, 能源节约;构造简洁,易于安装、操作和维护;染少、安全性高;易于掌握温度,改善产品品质。但是远红外枯燥波长短,造成透入深度小,只适用于薄层物料、枯燥时
间目前仍停留在“分”的数量级等 (杨华, 2025)。利用远红外枯燥装置枯燥干姜、姜黄、当归等 11 种药材,枯燥 13 h,温度 55~60℃,其水分、杂质、灰分、霉菌菌落四项指标均比传统工艺(晾、晒、烘)好;薄荷、荆芥、干姜、姜黄四种药材枯燥 l~3 h,温度 55~60℃挥发油含量相当于或大于晾晒干(24~72 h),水分含量也较后者低(程立方等,1998)。
微波枯燥
微波枯燥的原理是把电场能转化为势能,后转化为热能。交变电磁场对带有不对称电荷的分子有产生转动的效应,由于物质内部原有的分子无规律热运动和相邻分子之间作用,分子的转动受到干扰和限制,产生“摩擦效应”结果使一局部能量转化为分子热运动功能,即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物料被加热。传导、对流、辐射
的加热方式,热源都是在外面,物料温度的上升是由外及里,将外表加热之后再传
导到内部,微波加热热量在被加热物料内部产生,这样里外一起热,不仅温度很均匀,而且不会带来夹生现象。常规加热时,温度外表高,内部低,这种温度分布, 不利于水分快速蒸发。而微波加热里外一起热,同时由于外表较简洁散热,往往是内部温度高于外部,温度梯度方向和水分梯度的方向一样,传热和传质方向全都, 促使内部水分快速蒸发,形成内部压力梯度,使水分很快集中到外表挥发掉,这就使枯燥时间大为缩短(祝圣远等,2025)。卢鹏伟等对六味地黄丸进展微波枯燥与烘箱枯燥比较,觉察微波枯燥时丹参酚含量损失率平均降低 2.4%,灭菌率平均提高 1.9 倍(卢鹏伟等,2025)。
真空冷冻枯燥
真空冷冻枯燥技术简称冻干技术,是真空技术与冷冻技术相结合的枯燥脱水技术。该技术承受了低温低压下的传热传质机理,将被枯燥的物料在低于物料共晶点温度下的低温环境中进展冻结,然后将其置于高真空环境中,使物料中的水分以冰晶状态直接升华为气体,从而将物料中的水分除去。真空冷冻枯燥技术特点:品质好, 物料根本保持了颖原料固有的色泽、风味和香气;养分成分高,低温、缺氧使得养分成分损失极少;脱水彻底,适合于长期保存和长途运输(要丽娟等,2025)。钱骅等以冻干方式处理人参片并与烘干人参片相比,觉察冻干参片中皂苷类成分与鲜
人参相比差异很小,而烘干人参片中不仅人参总皂苷和热敏性成分 Rb1 损失较多, 连单体皂苷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钱铧等,2025)。
高压电场枯燥
高压电场枯燥技术是把高压电场引入到枯燥过程。在高压电场下,水的蒸发变的十 分活泼,施加电压后水的蒸发速度加快,电场消耗的能量很小 (Asakawa,1976)。高压电场枯燥技术的优点:高压电场枯燥过程没有传热过程,是通过非均匀电场作
用,通过电场力和离子作用于物料中的水分子,区分于传统加热枯燥的“传热传质”
过程,所以物料不升温,物料的养分成分或活性得到最大的保存;可依据被枯燥材
料的状况,选择设定适宜的枯燥温度与枯燥电压,既可使用高压电场进展单独枯燥, 又可使其与热风进展组合枯燥(白亚乡等,2025)。梁运章等人应用高压电场枯燥
技术对厚朴、知母、赤芍、陈皮和薄荷等中药饮片进展了枯燥试验,结果说明:应用高压电场枯燥比烘箱枯燥有效成分保存率高,枯燥速度快。对西洋参、金霉素等进展高压电场枯燥试验,结果觉察施加电场后,枯燥时间缩短一半,制品色泽变化较小,枯燥后的西洋参品质状况与真空冷冻枯燥西洋参的总皂苷和含水率相比格外接近(丁昌江等,2025)。
热泵枯燥
热泵枯燥是依靠枯燥室内热空气与被干物料间的对流换热,使空气加热湿物料并吸取物料蒸发的水分以到达枯燥的目的。热泵枯燥和常规热风枯燥的根本原理和枯燥介质根本一样,主要区分是湿空气的去湿方法不同,热泵枯燥主要依靠空调制冷的原理使空气中水分冷凝来降低枯燥室内空气的湿度,空气在枯燥室与热泵枯燥机之间为闭式循环,根本上不排气(张壁光等,2025)。与其它枯燥方法相比,热泵枯燥具有节约能源、产品品质高、环境污染小、枯燥范围广、能量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的优点。缺点是枯燥过程强化,虽然热泵枯燥的枯燥温度一般较低,有利于保
持产品质量,但枯燥温度低时枯燥速率下降,导致枯燥周期较长。同时枯燥规模小, 设备维护要求较高,投资大。
中药材枯燥中存在的问题
枯燥方法选择不当
不同种类与性质的中药材要选择不同的枯燥方法,枯燥方法的不当会影响中药材的 品质,郭玫等在不同枯燥方式对当归质量的影响争论中觉察,当归日晒后皮色变红, 品质降低(郭玫等,2025)。中药材生产加工中,有的品种因难枯燥而变质,有的
收获时遇阴雨天气而大量腐烂,故在产地承受硫熏后枯燥,以利收存。硫熏枯燥法
是对一些不易枯燥或易腐败变质的中药材进展加工干制的方法。现代科学争论认为,
传统硫熏枯燥法会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害,导致药材二氧化硫残留并危及人体,必需明令制止。由于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有漂白、保水、防腐、防虫的作用,经硫磺熏蒸后的中药材产品外表光滑、颜色润白和外形好看,使得这种方法在我国个别地区仍在沿用。二氧化硫又是一种很强的复原剂, 它会跟药材中一些羟基活性激素发生反响,转变中药材原有的一些化学成分,从而影响药效,极大的影响了药材的品质(任万明,2025)。谢云龙、雪鹏对淮山药、金银花、天麻、白芍、桔梗、淅贝、莲肉、白参、川贝母、党参 10 种中药进展了
硫熏前后水煎液 pH 值的测定比较,结果经过硫磺熏蒸后,淮山药、金银花、天麻、白芍、桔梗、淅贝、白参、莲肉 8 种中药水煎液的 pH 值明显下降,中药经硫熏后药味变酸,可能造成主要成分损失较大,影响临床疗效(谢云龙等,2025)。
枯燥标准体系缺失
中药材的品质主要从内在品质和外在性状两局部来评价。内在品质主要指中药材药效成分含量的凹凸,污染物种类及数量的多少等,外在性状是指中药材的色泽(整体外观和断面)、质地、大小和形态等。高品质的中药材不仅要求药效成分的种类及数量稳定,对污染物和外在外形也有肯定的要求(武孔龙等,2025)。目前中药材产地枯燥初加工过程较粗放,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使得同一品种药材在不同产地枯燥方法不同,造成药材品质差异较大,更有甚者会因方法失当导致药材失去药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过程中,依据不同枯燥方法下品质的差异确定最正确枯燥方式,建立枯燥标准体系。
枯燥过程操作不合理
中药材枯燥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枯燥过程中温度、湿度、枯燥介质的流速、枯燥速度来影响枯燥的效率。特别是枯燥时温度的变化影响最大,如假设枯燥含挥发油类药材的温度过高,会使挥发油散失,从而破坏其有效成分。此外,还应
留意防止高温破坏某些热敏性成分,如含酶类、维生素类药材。温度和时间变化对
药材质量有不同程度影响,如随着枯燥温度变高准时间延长,鲜地黄梓醇含量会渐渐降低。然而在现代中药材枯燥方法争论中,缺少对同种枯燥方法下,枯燥过程各因素的争论。
争论与展望
中药材属于典型的毛细管多孔性胶体材料,在枯燥加工过程中,中药材的化学物质 成分会不断发生变化,并由此引起质量的转变,中药材枯燥相比于其它枯燥物料具 有简单性和特别性的特点。传统的枯燥方法枯燥周期长、枯燥不均匀,受气候的影 响较大,劳动强度大,简洁受到污染,热效率低、中药药性和药味往往得不到很好 的保护。现代技术枯燥方法,虽有枯燥的产品质量好、速度快,有效成分损失少, 抗热敏性与氧化变性,环保杀菌等优点。但是现代枯燥技术本钱高,能耗大,有的 不适合工业生产。所以在具体实际应用中,要依据所枯燥中药材的要求,在保证中 药材有效成分不受损失的前提下,还必需考虑高效环保节能及是否适合生产,以确 定最适宜的方法和工艺。针对枯燥过程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中药材枯燥过程中存在的 枯燥方法不当、枯燥过程不合理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优化枯燥工艺流程与设备设计
中药材的枯燥过程中,温度凹凸一方面会对枯燥设备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干 燥药材的性质。假设枯燥含挥发油类药材的温度过高,会使挥发油散失,从而破坏其 有效成分。此外,还应留意防止高温破坏某些热敏性成分,如含酶类、维生素类药 材。温度和时间变化对药材质量有不同程度影响,随着枯燥温度变高准时间延长, 鲜地黄梓醇含量会渐渐降低。枯燥时相对湿度大小与枯燥速率成反比关系。枯燥过 程假设相对湿度过大,会影响药材水分由里向外集中,有时甚至还会消灭吸湿现象。深入争论枯燥工艺流程与设备设计的优化设计技术,使得枯燥过程更加的自动化, 以便更适合中药现代化生产的方向进展。
不同中药材比照选择具体枯燥方法
不同枯燥加工方法对中药材具有不同的影响,造成药材加工后品质不同。在考虑选择何种枯燥加工方法时,应综合各个因素全方面考虑。如通过化学成分分析手段明确分析各方法对药材药效成分的影响,科学评价不同加工方法从而确定最好的加工枯燥方法。又或综合考虑药材在承受不同枯燥方法枯燥药材时,加工后的色泽、药效成分含量、微生物等综合品质指标。无论何种加工方法,还应当从加工效果、效率、本钱等方面来选择。不同加工方法对药材的品质影响是不同,并不是加工方法越先进越好,便捷性、本钱和是否适合生产等等都必需综合评价。通过中药材的比照性争论,以确定最适宜的枯燥方法。
研发多种枯燥方法集成技术
承受一种枯燥方法枯燥中药材,简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效率不高,进而导致效果不佳。所以,应当加强不同种枯燥方法的的集成枯燥技术,构建中药材系统。如晒干承受的是太阳能这种干净无污染的能源,且用之不尽,但热值低、温不易掌握, 枯燥速度低,造成其枯燥效率低。为抑制晒干法的弱点,可以将晒干与其它枯燥方法进展联合。如联合后的太阳能—热泵联合枯燥是一种没有污染的比较抱负的枯燥方法。
[REFERENCES]
Asakawa Y,1976.Promotion and retardation of heat transfer by electric fields[J].Nature,261(5):220-221.
Bai YX,Liang YZ et al.,2025.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voltage electric field in heat-sensitive materials drying[J].High Voltage Engineering,34(6):1225(in Chinese).
Chen P,Liu XP et al.,2025.Chines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and Design[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155(in Chinese).
Cheng LF,Cui XJ et al.,1998.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far-
infrared drying device in Herbal Pieces[J].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3(9):535(in Chinese).
Ding CJ,Lu JL et al.,2025.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 drying 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J].Inner Mongolia Polytechnic University,27(2):95(in Chinese).
Guo M,Li YD et al.,2025.The quality of angelica in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J].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26(1):36(in Chinese). Li WM,Jing B et al.,2025.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echnology of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M].Beijing:China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33-34(in Chinese).
Lai CS,2025.Analysis of the drying in shade 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J].Heilongji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6):49(in Chinese). Lu PW,Yang CH et al.,2025.Comparison of concentrated Liuwei Dihuang pills the pills in two different drying methonds[J].Henan University,21(4):21(in Chinese).
Qian H Zhang WM et al.,2025.Freeze-drying of ginseng and its effect to content of Saponins[J].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29(2):238-241(in Chinese).
Ren LP,2025.Large-scale cultivation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is the only way to achieve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16(8):610-611(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