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人体寄生虫钩虫 】是由【可爱的嘎GD】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体寄生虫钩虫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人体寄生虫钩虫
人体寄生虫钩虫
第1页
主要教学内容
1、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形态判别 关键点,内部结构,钩虫卵形态。
2、钩虫生活史及生活史特点。
3、钩虫致病机制。
4、钩虫感染病原学诊疗,流行原因及防治标准。
人体寄生虫钩虫
第2页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钩虫卵形态特征及两种钩虫成虫 形态判别关键点。
2、掌握钩虫生活史特点、致病及病原学诊疗方法
3、了解钩虫感染流行原因及防治标准。
人体寄生虫钩虫
第3页
概述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统称,发达口囊是其形态学特征。钩虫口囊发达,内含锐利切器。感染钩虫后可因长久慢性失血造成贫血。钩虫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世界,尤其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域,人群感染率较高。据调查表明,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约9亿。钩虫病在我国流行也较广泛,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主要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人体钩虫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简称十二指肠钩虫;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简称美洲钩虫。另外,锡兰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eylanicum)、犬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aninum )和巴西钩口线虫也可侵入人体,但不能发育为成虫,仅引发皮肤幼虫移行症。
人体寄生虫钩虫
第4页
一、形态
(一)成虫:
1、共同点:
1)外形:细杆状,头端向背侧弯曲,呈钩状。
2)大小:长约1cm,雌虫大于雄虫。
3)颜色:肉红色,死后为灰白色。
4)头端结构:其前端较细,有一显著口囊,食管与其底部相连,食管壁比较厚,伸缩力很强,参加虫体 致病。口囊背侧有不一样形态和不一样数量切器(齿),另有头端有三种不一样腺体。
(1)头腺1对:主要分泌抗凝素和乙酰胆碱酯酶。 (2)咽腺3对:主要分泌乙酰胆碱酯酶;胶原酶 (3)排泄腺1对:主要分泌蛋白酶。
5)雌雄区分:雌虫尾端尖直,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雄虫尾端膨大,形成膜质交合伞,伞内有肌性指状辐肋起支撑作用。交合伞由2个侧叶和1个背叶组成。辐肋也依其部位不一样,有背辐肋、侧辐肋和腹辐肋之分。其中背辐肋形态特征在虫种判定方面有主要意义。另外,雄虫有两根细长可伸缩交合刺从泄殖腔伸出。生殖系统为单管型。
人体寄生虫钩虫
第5页
2、不一样点:
判别关键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体形
“C”型
“S”形
口囊
2对钩齿
1对板齿
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略呈扁圆形
背辐肋
二三分支
二二分支
交合刺
两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
一刺末端呈钩状,常包套于另一刺凹槽内
尾刺
有
无
人体寄生虫钩虫
第6页
(二)虫卵形态
1、形状:
椭圆形
2、大小:
大小约56~76μm×35~40μm
3、颜色:
无色透明
4、卵壳:
壳薄
5、内容物:
随粪便排出时,卵内已含有4~8个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之间有显著空隙。两种钩虫卵极为相同,不易区分
人体寄生虫钩虫
第7页
二、生活史
(一)生活史流程图:
虫卵
随粪便排出进入
泥土或水中
适宜条件下
24小时后
第一期杆状蚴
48小时后
第二期
杆状蚴
丝状蚴
3-5
天后
经皮肤侵
入人体
幼虫
成虫
经心肺移行
在小肠内
人体寄生虫钩虫
第8页
人体寄生虫钩虫
第9页
人体寄生虫钩虫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