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咯血的护理
咯血的定义
咯血是指喉以下的气管、支气管、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
痰中带血
少量咯血:每天咯血量小于100ml
中量咯血:每天咯血量100-500ml
大量咯血:每天咯血量大于500ml或一次咯血量大于 300ml
咯血的原因与诱因
主要因肺小血管损伤、结核空洞内血管破裂、硬结钙化的结核病灶机械性损伤或结核性支气管扩张所致
常见诱因依次为剧烈咳嗽、重体力劳动、情绪紧张、咳嗽,而日光暴晒可也引起咯血。
咯血的病因
许多肺部疾病和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肺癌、心血管疾病和血液疾病均可引起咯血,而肺结核为咯血最常见病因,约占70%~80%。
肺结核患者夜间咯血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夜间6:00PM~9:00PM。
咯血的先兆
喉痒,咽喉部异物感或梗塞感。
剧烈咳嗽,胸闷,胸内发热,呼吸困难。
情绪异常,烦躁,紧张感,恐惧感。
恶心呕吐或呃逆,口干,口渴或口中怪味,皮肤瘙痒,上腹部疼痛
呼吸困难增剧,面色青紫,继而发生窒息,昏迷。
临床表现
小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在100ml以内
中等量咯血:每日100~500ml
大量咯血:每日咯血量500ml以上
(或一次咯血量100~500ml)
临床表现
:
铁锈色痰:肺炎球菌大叶性肺炎、肺吸虫病和肺泡出血。
砖红色胶冻样血痰: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
暗红色:二尖瓣狭窄肺瘀血。
粘稠暗红色:肺梗塞。
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肿)。
咯血与呕血的区别
出血方式不同:咯血以咳出的方式出现,呕血以呕出的方式出现,呈现的是一种喷射状。
血中混和物不同:咯血常混有痰咳出体外,呕血常混有食物及胃液混杂。
出血的血色不同:咯血成泡沫状且血色鲜红,呕血则无泡沫,血色成暗红或棕色。
在酸碱反应上不同:咯血是碱性,呕血属于酸性。
先兆不同:咯血前喉部有瘙痒,胸闷,咳嗽等症出现,呕血前常感到上腹不适,或有恶心,眩晕感。
体外排出的粪便不同:咯血如不下咽食物,粪便无改变,呕血粪便呈黑色柏油样。
出血后痰的性状不同:咯血后继发少量血痰,呕血则无血痰
五、护理诊断
焦虑与咯血不止有关
有窒息的危险与大量咯血所致呼吸道血液潴留有关
恐惧与大咯血有关
体液不足与大量咯血所致循环血量不足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与支气管内血液滞留有关
咯血的护理
病情观察:
咯血易反复发作,因此,对有咯血或咯血史的患者住院期间应全程观察。对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良、咳嗽无力的患者咯血时尤应注意有无窒息发生。
动态监测咯血的色、质和量的变化,咯血量增大、频繁、色鲜红或稠厚混有坏死组织、提示活动性出血;若咯血量逐渐减少,且颜色转为暗红,提示破损的血管已基本愈合,咯出的暗红色血是积聚在肺组织和气管内的陈旧血。
对于大咯血者还应正确记录咯血量、入液量及尿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