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蒸压加气硅酸盐混凝土砌块
摘要:按照国家标准GB15762-2008,首先介绍了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引出(蒸压加气)轻质高强硅酸盐混凝土,然后对蒸压加气混凝土作了系统的介绍,介绍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制作工艺及生产配方,通过实验,设计出轻质高强的混凝土的砌块
关键词:蒸压加气轻质高强硅酸盐混凝土
1 混凝土基本概念
定义:由胶凝材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必要时加入外加剂),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是当今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
主要成分:胶凝材料、细骨料、粗骨料、水、掺和料、外加剂等
分类:按胶凝材料分类:无机混凝土、有机混凝土
按表观密度分类:
重混凝土:表观密度大于2600Kg/m³,用特别密实和特别重的集料制成的。
普通混凝土:表观密度为1950~2600Kg/m³,集料为砂、石。
轻质混凝土: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³的混凝土,分为多孔混凝土、大孔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
:
(HSLC)
:利用高强轻粗集料(在我国通常称它为高强陶粒),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强度等级为LC30以上的结构用轻质混凝土.
优点:高强轻质混凝上HSLC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和耐久性好等特点,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与普通混凝上相比,密度低于普通混凝上,弹性模量也低于同强度的普通混凝上,轻质混凝上对抵抗热应力更为有利。
2蒸压加气硅酸盐混凝土(轻质高强)
加气混凝土最先出现于捷克,1889年一个叫霍夫曼(Hofman)的人取得了用盐酸和碳酸钠制造加气混凝土的专利;1919年,柏林人格罗沙海(Grosahe)用金属粉末作发气剂制出了加气混凝土;1923年,瑞典人埃克森(J·A.·Eriksson)掌握了以铝粉为发气剂的生产技术并取得了专利权。
我国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了生产和使用加气混凝土的记录。当初,在上海平凉路桥边,建成一座小型加气混凝土厂,其产品用于几幢单层厂房和国际饭店、锦江饭店等高层建筑的内隔墙,并一直使用至今。解放后,我国十分重视加气混凝土的研究和生产。1958年,原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始研究蒸养粉煤灰加气混凝土。1965年引进瑞典西波列克斯公司专利技术和全套装备,在北京建成我国第一家加气混凝土厂
——北京加气混凝土厂,标志着我国加气混凝土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目前,全国已建成生产企业约800家,总设计生产能力7000万立方米,2011年产量5700万立方米,已成为主要的节能墙体材料,作为一种轻型、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并且,是唯一的以单一材料即可达到节能设计标准的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在我国的发展,既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拉动的结果,也是全行业努力的结果。目前我国主要生产砂加气和粉煤灰加气。
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图2-1:蒸压加气混凝土
定义:加气混凝土的是以硅质材料(砂、粉煤灰及含硅尾矿等)和钙质材料(石灰、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发气剂(铝粉),通过配料、搅拌、浇注、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过程制成的轻质多孔硅酸盐制品。因其经发气后含有大量均匀而细小的气孔,故名加气混凝土。
:用于生产加气混凝土的材料,分成四大类,即基本材料、发气材料、调节材料和结构材料。
(1)粉煤灰:硅质材,粉煤灰在加气混凝土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SiO2。同时,其中的Al2O3也具有较大作用(特别是在浇注以后的静停过程中)。
图1:粉煤灰
(2)石灰:钙质材,是由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高温煅烧,分解释放出CO2,但尚未达到烧结状态的白色块状物。石灰是生产加气混凝土的主要钙质材料,其主要作用是提供有效氧化钙,加气混凝土设备,使之在水热条件下与硅质材料中的SiO2、A12O3作用,生成水化硅酸钙,从而使制品获得强度。石灰也提供了铝粉的发气条件,使铝粉进行发气反应。
图2:石灰
(3)水泥:水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品种很多,适用于加气混凝上的是硅酸盐水泥。
图3:水泥
(4)砂:加气混凝土工业广泛采用的硅质材料,在加气混凝土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Si02。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也有少量的Al2O3、Fe2O3和CaO等。砂的矿物组分很复杂,有时可达几百种,含量最多的是石英,其次是长石,有时还夹杂着云母、碳酸盐、粘土等。砂中的SiO2一部分以石英态存在,一部分以长石或其他矿物组分存在。砂中含有有机酸(腐植物),对加气混凝土的生产不利,它会中和加气混凝土料浆中的碱。当有机酸含量过多时,将降低料浆碱度,影响料浆发气和坯体硬化。
图4:石英砂
(5)石膏:缓凝作用;参与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