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文献学复习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献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86979448 2018/3/13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献学复习资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献学复****资料
忠孝街小学罗英
先秦
先秦
1、诗言志
“志”在先秦时一般是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战国中期以后,泛指人的思想、意愿和情感等。唐代孔颖达:“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诗言志”说的实质,就是把诗看作是人的心灵的表现,由此确立了中国文艺的民族特点,与西方文艺存在显著的区别。
2、孔子的文艺观(“兴观群怨”说)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主要见诸《论语》,大体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第一,阐述了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诗与乐作为道德修养的辅助手段,而忽略其作为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作用。
第二,涉略了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第三,确立文学批评的标准。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即“中和”之美,即文学作品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能过于激烈,应当尽量做到委婉曲折,不要过于直露。
第四,论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出“兴观群怨”说,朱熹解释“兴”为“感发意志”、“托物兴辞”,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说“兴”是指“引譬连类”。“观”是就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而言的,孔子所说的“观”比较侧重在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群”是就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而言的。“怨”是就文学作品的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
第五,论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提出“辞达而已矣”和“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第六,论雅乐与郑声。反对郑声,提倡雅乐,崇尚雅正。
3、孟子的文艺思想(“知言养气”说)
主要贡献在于“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意”是指读者之意。
提出“知言养气”说,即“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意思是,作者具有内在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然后才真正有美而正的言辞。
4、庄子的文艺思想(“得意忘言”说)
首先,崇尚自然、反对认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核心,提出要“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
其次,“虚静”、“物化”的艺术创作论。
第三,“得意忘言”说及其对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认为语言具有局限性,对后世“言有尽而意无穷”、“味外之旨”、“意在言外”等理论产生影响。
第四,具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特征。
文献学两汉
两汉
1、司马迁(“发愤著书”说)
通过分析屈原及其《离骚》,揭示了一个真理:“怨”,即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进步的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恶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
在《报任少卿书》中,概括出了“发愤著书”说,固然包含了个人怨愤的情绪,又有珍惜光阴孜孜不倦的意思。
还提出了史学创作的实录精神。
2、《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讽谏说、六义说、情志统一说)
第一,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仪”,而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进一步加强,抒情受到“礼仪”的规范和约束。
第二,提出了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充分肯定了文艺批评现实的意义与作用。
第三,提出了“六义”说。即风、赋、比、兴、雅、颂。在解释风和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造的概括性与典型性的特征。
第四,提出了“情志统一”说。强调诗歌是“吟咏情性”的,注重“志”,接近“诗言志”的志但进一步深化。
3、扬雄(“动情”说)
想以儒家五经统一思想。文学思想的核心是倡导文学创作必须合乎儒家之道,以圣人为榜样,以六经为楷模,即原道、征圣、宗经的原则。这种主张助长了文学创作上的复古模拟之风。
认为屈原作品“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即丽而有则、文质并茂。
认为大赋在处理“劝”与“讽”的关系时,“赋劝而不止”,达不到讽谏的作用。
认为文源于心,提出文学鉴赏上的一个重要原理——“动情”说,艺术鉴赏过程乃是创作者之心与接受者之心的相互交流过程,是以情感情的过程,而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学作用、社会教育作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
4、班固
文学思想比较集中于他对屈原和司马迁的认识。认为屈原对上层统治者的批评违背了“发乎情,止乎礼仪”的原则,是不能允许和提倡的,与刘安和司马迁的意见完全不同,其分歧既是道家愤世嫉俗与儒家维护礼制的分歧,也是汉代文艺思想发展中进步与保守之争。同时,也赞扬和肯定屈原及其作品,这种矛盾乃是儒家文艺思想本身的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的矛盾反映,又是汉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与保守方面的矛盾两重性之反映。
班固还强调现实主义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