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⑴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⑵国际剂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⑴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 103 m 1m= 10dm 1dm= 10cm 1cm= 10mm
1mm= 103μm 1m= 106μm 1m= 109nm 1μm= 103nm
注意: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⑵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⑶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②“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量程和分度值恰当的刻度尺。③“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用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④“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⑤“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⑥“记”: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⑦“算”: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⑴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单位有分(min)、小时(h) 1h=60 min 1min=60 s。⑵测量工具: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手表、钟表,实验室中常用的停表(秒表)。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①测量工具不准确②测量环境③人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⑴概念: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不是真正不动的。)
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对于同一个物体,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标准来研究它的运动情况,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事先选择参照物,就无法判定物体是否在运动。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⑶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⑴选择恰当的参照物。⑵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⑶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⑴相同时间,通过路程远的快;⑵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快;⑶时间,路程都不同,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远的快。
:⑴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⑵概念: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⑶公式:①υ=。公式中,υ----速度,单位m/s、km/h;s----路程,单位m、km;t----时间,单位s、h.。1m/s= km/h ②由υ=可知,s=υt ;t=
s-t图像
:根据经过的路线是直线还是曲线可以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根据速度不变和改变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⑴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①匀速,即快慢不变;②直线,即沿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的。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无论通过多远的路程,也不管运动多长时间。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因为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保持不变,所以它被称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
⑵变速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υ=s/t求它的速度,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υ,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的快慢程度,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由于变速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