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2版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
理解与实施
韩福荣
(教授博士生导师)
010-6739-1864 (o)
E-mail hanfr_42@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修改的理解与实施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一、引言
二、内容综述
三、标准的理论视觉
四、实施重点与难点
2012版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
管理理论与实践要素:
客观性:科技推动:管理的科学性(理论、方法)
市场拉动:管理的实践性(艺术)
文化渗透:管理的独特性( 哲学)
主观性:人的知识、能力与思维
主观与客观——规律、需求与方法
内容与结构
1
2
3
实施路径与方法
思维与规律
《卓越绩效
评价准则》
理解与实施
4
理论基础
一
引言:思维与规律
战略、可持续、风险。
知识、方法为载体的思维的培养将受益终身
行重于言,行成于思。
不仅给思想重要是给思维
知识的宽度决定事业的高度
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什么是思维?
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人的大脑的一种能力。
思---- 思考;
维---- 一定的方向和次序。
因此,思维是沿着一定的方向、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的思考。
思维
思维质量
,思维分出三个值来:1、广度 2、深度 3、速度
。
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质量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
主要包括:
独创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思维
思维惯性?
大脑思维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沿着一定的方向、按照一定的次序思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也就是说,这次这样解决了一个问题,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或表面看起来相同的问题,不由自主的还是按照上次思考的方向和次序去解决,这种现象,就叫做思维惯性。
思维定式?
思维惯性很顽固,不容易克服。如果对于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物产生了思维惯性,多次以这种思维惯性来对待客观事物,就形成了非常固定的思维模式,这就叫思维定式。
思维障碍?
思维惯性+思维定式=思维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