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生态农业科技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态农业科技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doc

上传人:ranfand 2018/3/19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态农业科技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 安徽黄山生态农业科技园
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


中国·安徽黄山生态农业科技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
设计说明
中国·黄山市生态农业科技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目录

基地概况
规划依据
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原则
总体规划布局
建筑控制要求
交通道路规划
项目开发规划
专项规划
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分期建设
2006年2月
基地概况
本次规划的基地占地约650亩,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境内,今后也是黄山市新城区重要地块。

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地带,距黄山风景名胜区仅43公里,全县总面积2151平方公里,辖9镇24乡、259个行政村,,是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县。
休宁县前身为休阳县,自东汉建安十三年建县,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休宁县县名为隋文帝钦定,含“吉庆平宁”之意。境内有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齐云山,有新安江源头的六股尖瀑布胜景,还有星罗棋布的徽派建筑群及名胜古迹。自古以来,休宁便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名闻遐迩,被誉为“东南邹鲁”。千百年来,钟灵毓秀的休宁山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流人物,名儒朱升、数学家程大位、戏曲家汪延讷和汪士慎、丁云鹏、胡正言、海阳四家等书画艺人,以及众多的当代名人,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原国务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吴象等,都曾生长在这块土地上。
休宁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齐云山。齐云山距县城15公里,因“一石插天,直入云霄”而得名。站在山上,俯视远方,那一望无垠的山川秀色尽收眼底,还不时被飞云流烟淹没,如幕如障,峰峦朦胧,若浮若沉,美不胜收。齐云山上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
珠泉碧潭,天桥石柱,方山幽洞,奇峰丹崖之美景将她编织成一幅天开神秀、独具一格的山水画卷。历代文人墨客、显官巨贾纷至沓来,李白、朱熹、唐寅、海瑞、徐霞客、郁达夫等都曾为齐云山留下许多佳句墨宝。齐云山的人文景观虽历经浩劫,现仍然尚存摩崖碑刻577处。乾隆皇帝下江
南时曾赞誉齐云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1993年齐云山登山索道开通后,至今已有上百万国内外游客登山揽胜。休宁县还有被徐霞客称为比浙江天台更具神韵的云岩湖,有三江源头的六股尖瀑布和龙井潭。在文人墨客中广有“休宁山色横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的赞誉。即便是普通的村庄、田园也无处不迷人。
区位交通条件
基地南临交通国道慈张线(今后黄山新城区的百米景观大道),位于休宁入口处,是去黄山的必经之路,具有十分便捷交通条件。同时该基地也是今后黄山新城区的门户,具有十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


黄山市中低山地大部分为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层较厚,石砾含量较高,透水透气性能良好,肥力较高,有利于木、茶、桑和药材生长。丘陵地带多为红壤和紫色土,质地粘重,酸性,肥力很差,但光热条件好,适宜栎松、油茶等生长,山麓盆地与平原谷地多砂壤土、溪河两岸多冲积土,适用于农业耕作。
黄山市具有优越自然条件,蕴孕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市自然分布着七百多种树木,加上引种培育的树种,共有1000多种之多。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约有1000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有香果树,红楠,花榈木,红椿;省定保护木种有金钱松,南方铁彬,三尖杉,银杏,掌楸,黄山木兰,樟树,天目木姜子、连香权、领春木、天女花、青钱杉和中华猕猴桃等15种;还有黄山松、华东黄杉、红豆杉、光皮桦和青檀等树种、都很名贵,属于优良建筑用材的树种,约有一百余种,主要为杉、松、檫、樟、楠、楮、栲等。杉木多分布在休宁流口和溪口,松树多分布于祁门、黟县和黄山区,毛竹主要分布在休宁、黄山区和祁门,其它杂木主要分布在牯牛降和清凉峰,以及祁门、黟县、歙县和黄山区。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3%,木材蓄积量为2400万立方米,毛竹约5000万根,,是华东木材的重要产地和著名的茶叶产区。


基地东北面被山林包围。山林植被覆盖条件较好,具有很好的绿色景观资源。基地内农田,菜地分布较广,且生长良好,具有很好的自然生态条件。背面山体,和东面山体都有自然水体具备了很好的自然水资源。基地内部也有渠水贯穿,因此为水景提供了很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山,水,林基地周遍和内部具备了自然生态景观的基本元素,以此依托可以营造具有生态特色的休闲观光园区。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