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海大学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本科生
课程项目报告
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B(2)》课程编号: 07275129
题目: 2DPSK调制仿真
学生姓名: 刘曙波(组长) 学号: 10123816
学生姓名: 高振耀学号: 10123845
学生姓名: 薛闻达学号: 10123821
学生姓名: 王智博学号: 10123820
学生姓名: 钱弘毅学号: 10123818
学生姓名: 裴棒棒学号: 10123838
评语:
成绩: 任课教师:
评阅日期:
2DPSK调制仿真
摘要: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常简称为二相相对调相,记作2DPSK。它不是利用载波相位的绝对数值传送数字信息,而是用前后码元的相对载波相位值传送数字信息。所谓相对载波相位是指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
1. 引言
我们组主要叙述了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介绍了2DPSK数字调制方式的基本原理,功率谱密度,并运用MATLAB软件对数字调制方式2dPSK进行了编程仿真实现,在MATLAB平台上建2DPSK调制技术的仿真模型。
2. 课程项目的目的
2DPSK的产生方法
2DPSK信号的产生方法相同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叫相乘法(如图1),是用二进制基带不归零矩形脉冲信号与载波相乘,得到相位反相的两种码元。第二种方法叫选择法(如图2),是用此基带信号控制一个开关电路,以选择输入信号,开关电路的输入信号是相位相差的同频载波。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
图1 相乘法
图2 选择法
3. 基本原理介绍
2DPSK的基本原理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常简称为二相相对调相,记为2DPSK。它不是利用载波相位的绝对数值传送数字信息,而是用前后码元的相对载波相位值传送数字信息。所谓相对载波相位是只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
传输系统中要保证信息的有效传输就必须要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很低的误码率。在传输信号中,2PSK信号和2ASK及2FSK信号相比,具有较好的误码率性能,但是,在2PSK信号传输系统中存在相位不确定性,并将造成接收码元“0”和“1”的颠倒,产生误码。为了保证2PSK的优点,又不会产生误码,将2PSK体制改进为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及相对相移键控。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4所示。
图4 2DPSK信号波形图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定义 DF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DF= △φ=π→数字信息“0”;
DF=p△φ=0→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