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动态拨备制度.pdf

格式:pdf   大小:277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动态拨备制度.pdf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8/3/20 文件大小:2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动态拨备制度.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
CBRC WORKING PAPER








银行业动态拨备制度研究



李怀珍










(2011-1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北京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所载文章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的
论文,文中所述系作者的研究成果,不代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所在部门的立场
和观点,有关文章的任何问题请与作者本人直接联系。如需引用请与作者联系并须注明引自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


签发:刘春航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
2011 年第 6 期




银行业动态拨备制度研究



李怀珍1


内容摘要:美国次贷危机表明现行国际会计准则(IAS39)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已发生
损失模型(Incurred Loss Model)具有明显亲经济周期性特征,并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为
此,国际银行监管界以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正积极寻找一种替代方法。中国银监会在近年的
监管实践中探索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动态拨备制度,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动态拨备; 制度; 拨备覆盖率; 拨备率


1 李怀珍,银监会财会部,******@cbrc.。本文为作者的学术思考,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
动态拨备是由西班牙监管当局提出,自 2000 年 7 月起在西班牙
银行系统实施,在本次金融危机期间引起普遍关注和讨论。银监会
自成立以来,通过建立和调整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对商业银行拨备
计提进行动态监管,探索和实践具有动态性质的拨备监管方法,经
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于 2011 年正式出台了《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
备管理办法》,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态拨备监管制度。

一、动态拨备制度的概念及产生背景
(一)动态拨备制度的概念
“拨备”(Provisioning)是资产损失准备的简称。拨备通常被视
为财务会计问题,即按照收入与支出配比的原则,及时将可确认的损
失列入当期费用中,以准确反映当期的经营成果。作为会计准则权威
制定机构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
会(FASB),从会计信息反映客观经济活动的基本功能出发,均将依
贷款实际损失确认贷款拨备作为基本理念,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
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资产已发生减值的,
应将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减记的金额
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目前,除少数国家(西班牙、澳大利亚、中国等)监管当局对银
行贷款拨备提出特殊监管要求,大多数国家的银行主要依据会计准则
对贷款已发生损失计提拨备。在银行监管者看来,拨备是防范风险的
2
工具,与资本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其差异在于拨备用于抵御贷款预
期风险损失,而资本用于抵补非预期风险损失。金融危机后,现行拨
备制度的亲周期性问题得到了广泛重视,金融监管界尤其是银行监管
界要求会计准则制定者发展更具前瞻性的拨备计提方法,并将其纳入
巴Ⅲ之中,作为应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工具。G20伦敦峰会联合声明
中也要求会计准则制定者与相关监管机构共同改善贷款损失准备会
计准则。因此,拨备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财务会计问题,而更多地成
为了一个金融监管问题。
“动态拨备”(Dynamic Provisioning),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动态特
征的贷款拨备,其关键是如何体现“动态”。动态拨备制度由监管机
构提出,其难点是如何准确理解“动态”的含义,并采用恰当的措施
来实现“动态”的要求。动态拨备制度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从其要
解决的问题角度看,动态拨备制度就是如何确保贷款拨备更具前瞻性
和逆周期性特征,确保信贷周期上行期间能够促进拨备积累,以覆盖
下行期间贷款损失,达到拨备以丰补歉的效果。动态拨备制度相对于
传统拨备制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首先,二者的内涵不同。
前者要求拨备具有前瞻性,既要充分考虑风险现状又要前瞻性预测未
来风险的变化;而后者所强调的拨备具有回顾性,即反映历史事件所
产生的风险,较少考虑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其次,二者的充足性要
求不同。前者具有涵盖当前(已发生损失)和未来(预期损失)的能
力,后者则涵盖已经发生的损失。第三,二者的调整机制不同。前者
对拨备调整具有事前性和主动性,能够预先防范未来风险的变化;后
3
者对拨备调整具有事后性和被动性,即当损失事件已经发生后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