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海宁皮革城调研报告
关注海宁皮革城的市场道德规范
海宁中国皮革城于1994年建成开业,主要经营皮革服装、裘皮服装、皮具箱包等皮革商品。十多年来的培育与发展,海宁中国皮革城已成为中国皮革业的龙头市场,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皮具箱包市场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裘皮市场。2005年,海宁全市皮革业总产值达135亿元,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皮衣及皮革制品年出口额达58亿元,列全均每3秒就能生产一只票夹,平均每48秒就能制成一组牛皮革沙发套,,海宁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皮都。
正是在“中国皮革业最有话语权的龙头市场”这样的光环下,海宁皮革城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而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市场的信誉和文明。鉴于市场地位的变化,海宁皮革城推出了诚信措施来促进皮革城的发展。皮革城管委会工作人员表示,“诚实立身,信誉立业”一直是皮革城倡导的经营宗旨,为了使前来购物的消费者放心购物,皮革城在市场中引进了预赔制度,规定入场的经营户需要缴纳1000元的消费者权益保证金,遇到有消费纠纷不能处理的情况,则使用保证金给付消费者赔偿。看得出,海宁皮革城对市场信誉十分重视,狠抓商业文明建设,致力于打造浙北商业文明典范。
在皮革城,一个个信用记录公示橱窗吸引了我的注意。据了解,为进一步促进广大经营户诚信经营,工商和皮革城管理部门为所有经营户建立了电子信用档案,利用电子地图对692家信用A级经营户进行“信用锁定”,管理人员只要轻点鼠标,绿、蓝、黄、黑四色标注就会让经营户信用情况一目了然,这样的举措让消费者购物更放心了。
但是市场的文明情况仍不容乐观,我们在皮革城一天里,商户与顾客谈价不成破口大骂的现象屡见不鲜。文明的核心是素质,所以我认为皮革城需要对商户的素质进行考察,为进入皮革城经营的商户制定标准,并进行评估。因为只有进一步规范商场管理,才能有力地提升市场品位和地位。
中国计量学院2007年赴海宁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梁桥
2007年8月18日星期六
篇二:海宁皮革城市场调查报告
海宁皮革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作为推动海宁经济发展和提升海宁知名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皮革业,我们不得不肯定海宁的中国皮革城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次调查,调查者通过多种方式多个角度:对皮革城商家、皮革城内的消费者发放问卷和采访了海宁皮革城管委会的领导而写下调查总结报告。内容主要是:海宁皮革城的发展历程和市场特征简介,商家对于自身经营状况的评价、消费者对皮革城环境和消费的满意状况以及皮革城管委会领导对皮革城未来的期许和展望。关键词:海宁皮革城;核心竞争力;满意程度;对未来的预测
一、序言
海宁中国皮革城从1994年开业以来已走过十五年的历程,它是中国皮革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具竞争力优势的专业市场,全国皮革业龙头市场。皮革作为海宁的支柱产业,皮革城对于海宁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城市知名度的提升有着息息相关的作用。本次调查旨在对海宁皮革城商家的经营情况和顾客的消费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发现其不断壮大的优良经验和吸取不足之处使之加以更好的完善。
二、关于皮革城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
(一)背景介绍
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嘉兴市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海宁市是全国百强县,2008年位列21名。它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平原地型。毗邻杭州余杭区,东距上海125公里。沪杭铁路、01省道杭沪复线东西横贯市域,沪杭、杭浦高速公路、320国道越过北境,杭州绕城公路东线穿行西部,交通十分发达。就在这些有利的客观条件下,海宁的支柱产业——皮革业迅速发展,近十几年来渐渐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效应,海宁中国皮革城就是皮革业发展的强大载体。海宁皮衣生产约占全国总量的1/3,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皮革服装、皮革制品的集散中心,被誉为
“中国皮革之都”。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下,皮革城由于自身的不足之处也面临许多困境。
(二)调查目的、对象
本次调查通过三种不同的视角:将皮革城商家、消费者、皮革城管委会领导对皮革城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和不足之处进行剖析,分析商家在皮革城经营和顾客在皮革城消费的切身感受,发现其中的利弊,并对皮革城的未来进行合理的憧
憬。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是在海宁中国皮革城内完成的,调查方式以通过对皮革城商家和消费者发放问卷为主外还对皮革城管委会的领导进行了简短的采访。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商家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回收比例为100%;消费者50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收回比例为96%。其中发放给商家的问卷:经营箱包的商铺占40%;经营裘皮、皮草、皮衣的商铺占24%;经营皮毛制品的商铺占20%;其它商铺占16%.
(四)调查内容
对皮革城商家的调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