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英语音标发音.doc

格式:doc   大小:75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英语音标发音.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3/25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英语音标发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点评:防沙治沙
【背景材料】
2010年3月20日早晨,从睡梦中醒来的北京市民发现,北京城笼罩在风沙之中,窗外原本清晰可见的高楼在漫天尘沙中若隐若现,浑浊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土腥味儿,空气质量骤降到五级重度污染。这次今年入春以来强度最大的沙尘天气席卷了半个中国,。
与2007年以前相比,近两年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强度明显减弱,不少人甚至以为“沙尘暴消失了”。但正如专家所言,只要有沙尘源存在,沙尘暴就不会消失。
【题目】
请围绕给定材料所反映的沙尘问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来源:考试大
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书写工整,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重视生态科学治沙
近年来,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明显感觉到天气的变数显著增加了,老天爷时常不按常理“出牌”。 2010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遭遇的12次沙尘天气过程,比前几年次数多、强度大。沙尘暴的卷土重来,给了我们许多警思。应该说,气候异常是引发此次沙尘暴的重要原因,但生态环境脆弱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我国北方的生态环境虽然有了一定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沙化土地面积基数大,目前依然有174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总面积的18%;一些地方重建设、轻管护,甚至边建设、边破坏,以至于改善的速度赶不上恶化的速度;新栽植的树草根基不深,其荣枯严重依赖自然降水,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黄。沙尘暴来袭,再次警示我们,生态系统的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切不可把局部环境的改善当作整体环境的恢复。
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哪一片都不是孤岛。沙化地区往往既是水资源匮乏、林草植被稀少的生态脆弱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要保护,经济要发展,这就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比如,无论是城镇建设还是产业规划,都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等自然禀赋和环境承载量,尽量发展既能促进生态恢复、又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特色产业;在各类经济开发特别是矿产资源开发中,更应注重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和植被恢复,尽量减少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避免为了短期的经济增长,而埋下长期的环境隐患。
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其要进一步加强以林草建设与保护为主的防沙治沙措施,节约珍贵的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能过度开发。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沙尘源区之一,经济发展增速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他们已经提出今年不再追求GDP增速全国第一,把重点放在调结构上。这样的做法有利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值得称许。此外,面对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生态建设要更加注意讲究科学,谋后而动。前些年个别比较干旱的地区种了杨树等耗水量较大的树种来防沙治沙,当气候条件没有特别异常时,这些树可能会勉强成活,成为长不大的“小老头树”。一旦遭遇今年这样的罕见天气,杨树自身难保,何谈防沙?治理严重沙化的土地,其生物措施应以种植灌木为主,这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依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突出灌木的原则,科学确定乔灌草比例,才能在沙区形成稳定的林草植被防护体系。
沙尘暴是一种自古就有的自然现象,不可能根除。在这场人与沙的拉锯战中,不能指望短时间内毕其功于一役。沙尘敲响的警钟,再次审视着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既不能因沙尘暴来了就动摇信心,也不能因沙尘暴一走就万事大吉,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一种千秋功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去着力践行,如此,防沙治沙才能有所作为,我们才能迎来更多的白云蓝天。
2012年国考申论范文: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背景材料】
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一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三是水资源与产业布局不匹配。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基本保障了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但是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仍是我国当代四大水问题,并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水资源短缺与用水浪费并存,防水灾能力总体提高与水灾害损失不断加大并存,水生态和水环境局部好转与整体形势严峻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如何使水利与经济发展相适、与民生保障相宜?这既需要面对自然状况研究处置客观问题,也要针对人们的用水意识、用水****惯以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等调整解决社会问题。
【题目】
根据给定材料,围绕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中心突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对策明确,措施具体可行,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解决缺水问题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