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四、生姜泻心汤.ppt

格式:ppt   大小:1,453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生姜泻心汤.ppt

上传人:aluyuw1 2018/3/26 文件大小:1.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生姜泻心汤.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四、生姜泻心汤
【方药】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原文】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
【方解】生姜泻心汤为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
生姜为君,开胃气、避秽浊、散水气。
干姜辛热,功兼内守;生姜走而不守,干姜守而不走,二者
相伍,散中有宣,既能宣散水气,又能温补中州。
生姜、夏、芩、连合用,辛开苦降以和胃气;
干姜、参、枣、草合用,扶中温脾补虚,以运四旁。
【功效】和胃泄热,散水消痞
【主治】中虚热结,水食不化之证
主症:心下痞硬,按之不痛,胁下有水气,心烦,干噫食臭,肠鸣下利。
副症:苔白或黄滑腻,脉濡或弦,与半夏泻心汤证相似。
【临证思路】
现代临证,本方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胃功能紊乱,呕吐下利,嘈杂等,证属寒热互结而见有本方证者。
【医案】
(一)水饮食滞痞〔慢性胃炎)
胡某某,男性。患慢性胃炎,自觉心下有膨闷感,经年累月当饱食后嗳生食气,所谓“干噫食臭”;腹中常有走注之雷鸣声,形体瘦削,面少光泽。认为是胃机能衰弱,食物停滞,***产气,增大容积,所谓“心下痞硬”;胃中停水不去,有时下走肠间,所谓“腹中雷鸣”。以上种种见症,都符合仲景生姜泻心汤证。
(二)水气痞案
潘某,女,49岁。主诉心下痞塞,噫气频作,呕吐酸苦,小便少而大便稀溏,每日三四次,肠鸣漉漉,饮食少思。望其人体质肥胖,面部浮肿,色青黄而不泽。视其心下隆起一包,按之不痛,抬手即起。舌苔带水,脉滑无力。辨为脾胃之气不和,以致升降失序,中挟水饮,而成水气之痞。气聚不散则心下隆起,然按之柔软无物,但气痞耳。
遵仲景之法为疏生姜泻心汤加茯苓:生姜12克,干姜3克,黄连6克,黄芩6克,党参9克,半夏10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茯苓20克。
连服8剂,则痞消大便成形而愈。(刘渡舟医案)
按语:据刘老经验:临床上凡见有心下痞塞,噫气,肠鸣便溏,胁下疼痛,或见面部、下肢浮肿、小便不利为甚,宜在本方中加茯苓利水为要。
(三)腹泻案
彭某,女,30岁,1965年8月26日初诊。因吃葡萄而患腹泻已三天,每日三次水样便,腹微疼,咽干不思饮,心下痞满,纳差,嗳气,腹时胀满而肠鸣漉漉,四肢乏力,苔白腻,脉弦滑。原本中寒,又值外邪相加,中阳不运,水饮内作,因见肠鸣下利、嗳气、纳差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