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南充汽车使用情况报告
篇一:南充市汽车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南充市汽车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07年底,南充市汽车汽配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41户,比2006年新增8户。其中,东风南充汽车有限公司、南充康达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四川嘉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被列为市级20户龙头倍增型企业;四川兴城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南充市攀峰滤清器有限公司、四川营山五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南蕾气门座制造有限公司、南充顺泰车身有限公司等企业被列为市级10(转自于:育网:南充汽车使用情况报告)0户成长型企业;东风南充汽车有限公司等6户企业被列为制造信息化示范企业;有8家企业成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东风、康达、人本3户企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企业。
1、主要经济指标
2007年,全市汽车汽配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612445万元,%;实现利润11529万元,%;,%。
2008年1-3月,汽车汽配产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2582万元,,。
2、主要产品及生产能力
主要产品有东风牌、嘉龙牌载重汽车及中冷器、G发动机、滤清器、轴承、气门座、汽车覆盖件等汽配零部件等,整车生产能力
,发动机生产能力5000台/年,变速箱生产能力2000台/年,预计到2010年汽车底盘、车桥、货厢、中冷器、滤清器、汽车
覆盖件等重点汽配产品的产能可达到为10万辆整车配套的能力。
二、现存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偏小,生产集中度不高
全市汽车汽配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除东风南充汽车有限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外,销售收入超过一亿的企业仅有12户,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优势。
2、装备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全市大多数汽配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缺乏;技术人员老化,研发人才短缺,技术储备欠缺,大多数主导产品开发还处于跟踪、模仿阶段,且缺乏标准认证,主要部件优质品牌不多,自主研发产品能力弱,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标准要求。
3、产品结构不合理,协作配套能力不强。
全市汽配生产企业尚未形成专业化、协作分工的发展格局,重复的技术、同类化配套的产品占有较大的比重,本地零部件配套不了本地整车产品,而整车企业相当数量的配件有要到外地去配套,增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严重削弱了产业的协调发展。
4、企业营销水平低,适应市场能力不强
企业营销水平不高,大部分只会采用传统的销售模式,即点对点的单一销售模式,缺乏产品特色、企业特色。比如,东风汽车自己外设128个营销点,而年销售车辆却只有8000多台套,各点须预留样车若干台套,致使滞留资金量过大,导致企业成本过高。产品市场适应力不强,优质品牌产品数量少。
三、南充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思路
全市汽车汽配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是: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
“工业强省”的战略决策,围绕市委、市政府“抓产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抓住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机遇,适应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全球化趋势,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大力实施“百亿产业”和“百亿企业”工程,形成“主业突出、协作配套、分工明确”的汽车汽配产业发展格局,壮大整车规模,提升配套能力。具体发展思路是:整车生产以东风南充汽车有限公司为龙头,培育百亿企业。加快重车生产线及配套生产设施的改造步伐,尽快形成年产3万辆重车的生产能力;汽配产业要加快专业化、协作化生产步伐,抓好中冷器、滤清器、车桥、货厢、汽车覆盖件、齿轮变速箱等具有比较优势配套产业生产线的扩能技改和生产工业水平的提高。
2、发展目标
到2010年,初步建成产品特色明显,技术创新能力强,核心企业带动作用大,产业集群发展,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西部载货汽车生产基地和西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心,具体目标如下:
(1)主要经济指标: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汽车汽配企业实现销
售收入12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32亿元,年均增长35%;,年均增长30%。
(2)产能目标:到2010年形成年产载货汽车3万辆(力争5万辆)、,主要零部件中冷器30万台、变速箱10万台、车身覆盖件20万套。
(3)科技进步目标:
“十一五”期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跟新改造投入40亿元,行业重点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水平在国内领先。到2010年,%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