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与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与发展.doc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2018/3/29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与发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组建的国际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成为对话伙伴源于1991年,达成组建贸易区的合作意愿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中东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发展中国家建立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它的贸易百分比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3%。中东自贸区包含11个国家、19亿人口,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是一个相当宏大的经济实体。中国与东盟各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既有先天性的自然和历史元素,也有各自产业结构的相互结合互补。首先,中国—东盟自贸区得益于双方的自然条件。两个地区山水相连,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因此,造就了地理位置上的息息相关。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先天优势使得双方在各自的气候条件下拥有优秀的自然资源。其次,双方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友谊,在处理国际事务和交流合作中,双方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利益,立场基本一致,可以达成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共同愿望。最后,双方得益于产业结构的合作与互补。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与东盟的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使得相互之间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可能。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提议是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于2000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提出来的,它的提出得到了东盟各国的认可和赞同。中国与东盟十国一致认可在十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程是复杂且有意义的,世界上人口最大的自贸区建立计划就在2002年的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被确立下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工作进入更高、更深的合作领域,双方正式开启了双面发展的新模式。建立的历史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2010年。始于2002年11月4日,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从而开启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和建立的崭新进程。随后,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这表明中国和东盟十国开始进入正式的贸易往来阶段,开始进入实质性的执行行动中。在执行过程中,涉及降税计划,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主要谈判结束。第二阶段:2010~2015年。截至2015年,中国-东盟各国于中国的国际贸易往来也出现了零关税的现象,绝大多数产品用于广泛深入开展开放性的贸易服务和投资。第三阶段:2015年之后。当基本雏形已经建立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逐渐走上轨道,开始进入不断地巩固和完善阶段。
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是双方在未来的合作重点。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规划战略中,东盟地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节点,大战略的实施必将会促使沿线各国联系更加紧密。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总额快速增长
《货物贸易协议》签署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双边贸易发展势头日趋猛烈,自贸区中的各个国家不断开放互惠互赢的合作模式,南南合作充分体现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巨大潜能,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希望。据我国相关部门综合统计,2014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增速较中国整体对外贸易平均增速高出个百分点。与更多的贸易合作伙伴相比,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1%左右,其中,与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的对外贸易往来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