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国书法与绘画关系研究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书法与绘画关系研究论文.doc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2018/3/29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书法与绘画关系研究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书法与绘画关系研究论文
在中国书法与绘画史上,自古以来就有着“书画同源”之说法。因为两者之间虽异体但同质,之间的表现技法艺术审美等许多基本因素都是一脉相通的,且刚起源时俱是人们记载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手段。早在唐代,张彦远就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职业生涯规划范例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怀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此是为我国最早的“书画同源”释说。
今天笔者也就两者之间的“同源”关系,浅谈一些自己的心得。
一;共同的工具使用;大家都知道,中国书法与绘画的使用工具最基本的都是离不开毛笔、墨水与宣纸。也就是说,写一幅书法或创作一幅中国画作品,都是先用圆锥形的毛笔醮上墨水,然后在宣纸或绢布上用点用线写出画出,只是中国画比书法多了种色彩罢了!所以,如果缺点那三元素就算不上是真正的中国书画。当然也许有人会有异议,说某些人画国画写书法并不需要毛笔,而是用排笔或其他工具,其实那只是极个别的人,在追求他们自己心目中认为那所谓的“特技与创新”罢了!根本就不能视为什么正统。总则,要知道,中国画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讲究“骨法用笔”。”骨法”指形体结构,就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它是构成点画与形体的支柱。也只有通过那一条条一点点遒劲有弹性的钩线、点戳,来追溯出那种至高的骨力。因为线条是书画艺术的生命力,任何一幅作品中每一根线条的强与弱会直接关系到此幅作品的成功与否,极其重要。而线条的产生就必须能过毛笔勾勒出来。所以说中国书画相同的是;第一绝对离不开毛笔。其次,不能离开宣纸。因为只有在宣纸上写写画画才能产生出那种特殊的艺术韵味。就比如画一张写意国画,如果你不选择渗透力很好的宣纸,而用其他纸张代替,就是功力很高的大师,也不可能表现出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书法同样道理,如果写楷书时,却选用渗透力极强的生宣纸,就不可能写出理想的字。墨水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其本来就是中国书画的血液。所以说无论画画写字,不但离不开那三种工具。还要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而加以对材料工具的认真选择。
二;共同的用笔用墨技巧;笔墨是中国书画的特色精华、物化载体与精神折射。不同的行笔、和墨色的千变万化会使书画作品变得更有情有趣、有气有韵。如果一幅作品中缺少笔墨,就难言成为传统的中国书画。两者在用笔和章法的错落处理上简直如同出一辙。最基本的也就是同为用线传力度,用形传情感,讲究线条与墨点的连贯性。两者用笔方法同为依靠手腕和手臂来控制行笔的速度,都是通过笔的中锋、侧锋、顺锋、藏锋、露锋、逆锋相互转换,与提、按、顿、挫、疾、徐等虚实变换的有机结合,并着重于手、眼、心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才能让笔下的线条有骨有肉、有质有韵、险劲率约、刚柔相济,产生出较强的形式美、拙重美、厚度感与节奏感。就如唐代韩方明《授笔要说》中提到:“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乎轻健,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不涩则险劲之状,无由而生;太流则浮滑,浮滑则俗”。
在用墨方面,也许有人对书画的相同会持有异议。他们认为在国画中墨色运用非常讲究“墨分五色”,通过那焦、浓、重、淡、清之间的相互转换与结合,干湿明暗对比来达到画面中骨肉相益,血脉相通,但书法就非也。他们认为书法作品墨色基本单一,整幅作品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