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编制说明
(一)执行文件、规范、标准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34—2000)
(5)《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2001)
(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
2008)
(7)《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8)《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
(9)《检查井井盖》(GB/T23858—2009)
(10)《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11)《潍坊市城市道路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12)坊子区北海路(胶济铁路-潍莱高速立交桥)改造提升工程招标文件及答疑文件;
(13)坊子区北海路(胶济铁路-潍莱高速立交桥)改造提升工程设计图纸。
(二)编制依据及说明
(1)本施工组织设计根据现场调查情况,遵守设计文件、招标文件,严格按照各相关施工规范、验收标准中的各项规定以及设计资料进行编制。
(2)施工计划主抓关键工序,组织平行、流水作业,科学安排交叉作业,强调工序间的协同配合,均衡生产。
(3)工艺流程及工序施工本着保证质量,提高工效,均衡施工的原则,技术安全的情况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劳动效率、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4)工期安排根据业主对总工期和对本合同段完工时间的要求,合理组织施工,用最节省的投入达到最佳的工期、质量效果,保证合同段整体工期、质量、安全、效益等目标的全面实现。企业雄厚的资本、强大的机械优势、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法是工期保证的强有力后盾。
(5)质量保证措施以规范、设计为标准,做业文件为框架进行质量控制。
(6)推行“可控成本管理”,全面落实工期、质量、安全、成本责任制的整体安排,在资源配置、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品控制以及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保证投标各项承诺的实现。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坊子区北海路(胶济铁路-潍莱高速立交桥)改造提升工程。北海路为潍坊市一条南北走向城市主干路,本工程范围北起胶济铁路,南至潍胶路以南约300米,全长5280米。本工程为道路改造提升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加设中央绿化带,道路挖补罩面,人行道修补,排水管线改造,各类检查井及雨水口的提升,完善交通设施等。
排水工程为道路下所有雨污水管道及配套检查井的改造、现状雨水口及连接管改造、雨水口的补设、现状排水管(沟)系统的完善。
本工程计划于2012年3月26日开工,2012年6月25日竣工,工期90天(日历天数)。
(二)本工程设计为
1、平面设计
道路中心线与现状道路一致。
2、纵断面设计
路面罩面后高度整体提高3cm,道路纵断面坡度与现状道路一致。
3、横断面设计
原道路为三块板形式,加设中央绿化带改造后道路断面变为四块板形式,横断面布置如下:
17m(墙基绿化带)+4m(人行道)+5m(辅路)+6m(绿化隔离带)+14m (主路)+8m(中央分隔带)+14m (主路)+6m(绿化隔离带)+5m(辅路)+4m(人行道)+17m(墙基绿化带)=100m。
4、路面结构设计
(1)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车行道(主路及辅路)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罩面结构:4cm(AC-13)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双向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粘层油+原有沥青面层铣刨1cm并灌封处理;
挖补结构一:4cm(AC-13)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罩面)+双向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粘层油+9cm(AC-2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透层油;
挖补结构二:4cm(AC-13)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罩面)+双向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粘层油+9cm(AC-2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透层油+15cm二灰碎石+15cm二灰碎石+15cm二灰碎石;
挖补结构三:4cm(AC-13)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罩面)+双向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粘层油+9cm(AC-2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透层油+15cm二灰碎石+15cm二灰碎石+15cm二灰碎石+20cm12%石灰土+20cm10%石灰土。
(2)人行道结构设计:人行道采用五莲花花岗岩火烧板间隔五莲花花岗岩磨光板铺装;
结构:3cm厚花岗岩板+3cm1:25水泥砂浆+12cmC20水泥混凝土+15cm10%石灰土。
三、现场特点及施工条件分析
北海路是贯穿潍坊港,潍坊主城区,坊子区并延伸至安丘市的城市主干道,本工程的改造提升将大大提高坊子区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