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审美的觉醒:儿童音乐教学的本真追求.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审美的觉醒:儿童音乐教学的本真追求.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3/30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审美的觉醒:儿童音乐教学的本真追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审美的觉醒:儿童音乐教学的本真追求
审美的觉醒:儿童音乐教学的本真追求
在当下这个急功近利、追逐明星的时代,许多孩子将弹琴等器乐学习、器乐考级作为学习音乐的目的,致使许多孩子成为音乐的巨匠。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音乐审美本应是音乐教学的出发点,儿童在音乐审美中应当能够舒展自我的自然生命。然而在当下的很多音乐教学中,审美被遗忘了。审美的缺席使音乐教学显得无比平庸和贫乏,让音乐教学沦落为简单的跟唱。基于此,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成为音乐教学的紧迫课题。
一、儿童音乐教学中审美觉醒的理性思考
建构以审美为教学追求的音乐教育必须淡化音乐中的知识传递,注重音乐教学中师生、生生主体间的情感交流。要研究儿童的音乐审美心理,让儿童产生积极的音乐情绪。要揣摩儿童的审美心理,引发儿童主动参与。
(一)基于儿童的经验
经验是儿童音乐审美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音乐审美就是要丰富儿童的审美经验。在孩子们的世界中,树叶的沙沙声、小鸟的啾啾鸣叫等大自然的天籁之音都能让儿童产生一定的音乐感受,沉浸在儿童的心灵深处,成为儿童音乐的审美种子。为此,教师要丰富儿童的音乐审美经验,多让儿童听听音乐。例如,儿童依凭审美经验欣赏《森林狂想曲》(苏少版五年级下册),感受并想象到乐曲营造的虫鸣蛙叫、梦幻精灵般的热带雨林,进而把握整首乐曲的情绪特征。他们从主题入手,运用拍手、拍腿、捻指等方式进行节奏律动,用体态动作表现节奏律动。
(二)基于学科的特质
在儿童音乐学习中,要让儿童领略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体会音乐蕴含的丰富情感,引领儿童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表现美、形式美等。让儿童在对音乐的审美中把握作品的内涵,进而获得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享受。例如,教学《北京喜讯到边寨》,笔者引领学生感受乐曲中不同主题的不同情绪。如在主题一中,孩子们体会到的首先是寨民们抑制不住的喜悦心情,接着是姑娘们纵情欢跳的场面。
二、儿童音乐教学中审美觉醒的智性实践
(一)在听赏中审美
音乐是听觉艺术,通过静心地谛听、聆听,儿童感受作品的内涵,揣摩作者的意图,生成自我的音乐理解。例如,教学《百鸟朝凤》(苏少版五年级下册),乐曲在演奏中运用了民族吹管乐器唢呐,渲染出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这里,唢呐发挥了核心作用,可以说是乐曲的灵魂。那么如何让学生们体会到唢呐的作用呢?笔者首先让他们感受乐曲开始中的一个长音;接着笔者让他们感受唢呐的表现力,唢呐在技巧上循环换气、快速双吐、长时间不断的长音衬腔等技巧能够模仿出逼真的鸟鸣,让音乐高潮迭起。在静静地聆听中,学生们在音乐中体验唢呐的魅力,理解用唢呐表现百鸟朝凤的欢腾场景。
(二)在歌唱中审美
唱歌教学是儿童音乐教学的基础,唱歌能够让儿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表达内心的审美情感。儿童全身心投入唱歌,不仅用心唱,而且用情唱。在唱中,儿童走进丰富的音乐,音乐也走进儿童敏感的心灵。教学《歌声与微笑》(苏少版六年级下册)时,笔者让他们用欢快活泼、充满热情的情感唱。歌曲为a小调,四四拍,单二部曲式,主歌与副歌两部分形成并置性对比。他们在唱谱、唱词等活动中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