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文档名称: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ppt

格式:ppt   大小:811KB   页数:7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ppt

上传人:endfrs 2018/3/30 文件大小:8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知识的视角
吕乃基东南大学STS研究中心
******@seu. **********
博客:科学网,实名
科学——诚信的源泉
非嵌入编码知识——顺我者未必昌,逆我者必然亡
大学——公共知识的源泉
诚信——个人与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诚信之路
2
学风蜕变不端行为的演变
科学精神
科学态度
科学作风
科学方法
急于求成
短期行为
轻率浮躁
寻求捷径
轻视科学实验
团队精神淡漠
同行恶性竞争
贬低前人成就
炒作概念
成果包装
学术浮夸
粗制滥造
友情评审
学术造假
学术欺骗
抄袭剽窃
侵权霸占
学风不端
学风不端
学术腐败
科研不端行为
杜撰、篡改、剽窃
学术风气学术道德创新能力
3
一、科学——诚信的源泉
什么是科学?
一位农民说,新书可以搞事,老书晓得做人
4
三大关系-三大博弈
希腊——西方文化的源头,以人与自然的博弈为主
中国,以人际博弈为主
印度,以人己博弈为主
以三大博弈中的何者为主
在相当程度上“锁定”了一个文化的走向
5
囚徒困境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有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甲沉默(合作)
甲认罪(背叛)
乙沉默(合作)
二人同服刑半年
甲即时获释;乙服刑10年
乙认罪(背叛)
甲服刑10年;乙即时获释
二人同服刑2年
延长博弈链,重复博弈
有所改变,演进博弈
有限策略
无限策略
规则
6
自然界-人-自己
自然界足够久远,奉陪到底。在同样的语境下,只要与之博弈的人,以相同的方式出同一张牌,那么自然界不会变招,也总是出同一张牌。这一点在博弈论中就是“重复博弈”和“有限博弈”
自然界足够庞大,对所有的博弈者一视同仁
与人的博弈,“一次博弈”和“无限策略”。“打一枪换个地方”, “无招胜有招”, “兵不厌诈”,“人心叵测”,只能要求“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大同存小异”
与自身博弈,难的是“认识你自己”。这是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历来被认为是世上最难之事。“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尼采)
7
最容易博弈的对手
丈量土地和杠杆,对手的“招数”最少,可重复性最高,只要寥寥数招,便可洞悉对手的伎俩
动植物,其招数虽逊于人,也复杂到难以胜数
李约瑟假设:如果科学起源于中国的话,那么一开始就不是力学,可能是电磁学。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可能性几乎等同于零
8
科学的策略之一: 剥夺对方的无限策略
划清博弈双方的界限,不能把“神迹”和主体的情感如“目的”之类加诸于对方,否则就无法揭示和理解自然的策略
在近代之初,达·芬奇就排除目的论,认识到自然中存在必然性,是力学关系或数学上的比例
培根赞同德谟克利特的观点,后者认为事件的原因是“不受终极因任何干扰的物质必然性”,终极因在其“不断侵袭和进犯物理因领域的过程中则推翻一切,弄坏一切”。培根明确指出:“这种原因(指终极因或目的因)显然只是和人的本性有关系,和宇宙的本性是没有关系的。”“除了涉及人的行动的那些之外,并不能推进科学而只足以破坏科学。”
9
科学的策略之二:实验
达·芬奇,“经验是一切可靠性之父”,而实验则是知识的“确实性之母”。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把偶然的、附加的东西与本质的、基本的东西相区分。“要把这种试验进行许多次,使得某种偶然情况不至于搅扰或歪曲这个证据。”
伽利略,通过实验,研究者仿佛向自然提出他所感兴趣的问题,并得到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实验的检验作用:“我深深懂得,只要一次单独的实验或与此相反的论证,都足以推翻这些理由以及许多其他可能的论据。”
实验方法在于限定博弈对手及其所作所为,排除研究对象之外因素的干扰,只要己方在新的回合出同样的牌,若是发现对方也(在相当程度上)出在上一回合出过的牌,于是也就揭示了对手的一个策略。达·芬奇发现,“同样的结果总是产生于同样的原因。如果原因消除了,结果也就不可能产生”。
思维实验,如去除空气阻力、摩擦等因素,使问题简化甚至理想化
实验方法,使得科学家在面对自然时超越囚徒困境的一次博弈,成为重复博弈,以及发现对方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所使用的有限策略
中国古代之所以科学没有进步,就是因为缺少至关重要的实验环节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