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doc

上传人:fangjinyan2017001 2018/10/1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这门课程的开展,对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博士研究生的现状是,学术成果成为博士研究生能否毕业的重要条件,由于时间的紧迫和各方面的压力,学术道德与学风的保持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在新生中进行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对学术与学风建设有着很好的积极作用。
这门课程通过学校领导、教师代表的报告宣讲,旨在帮助刚踏入科学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正确看待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科研观问题,还有指导青年学生如何在科研活动中遵守科研规范的专业问题,这些问题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走向学术生涯时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也是对我们一生的科学研究工作都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是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理解,根据报告的内容,给出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一般定义。道德是社会群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约束力,对社会形态建设和社会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在科学研究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以及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教育、制度和监督几个方面。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明确规范,确定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给科技工作者一个正确的行为规范。监督是制度得到执行的重要条件,没有好的监督,制度的关键作用无从谈起。教育则是这一切问题的基础,在高校更加广泛地开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教育的活动,可以让刚刚踏入科技研究工作的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根本上改善科学道德与学风环境。
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学术环境,由于对科技成果数量以及表面数据的追求,科技工作者过度追求一些虚名,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不能沉下心来为了研究工作而研究,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学风浮躁。所谓学风浮躁,主要指学界急功近利的风气,它与学术研究所必备的严谨、求实的风尚背道而驰。当前学术界中比较常见的浮躁学风有:不安心从事系统、扎实、深入的学术研究,而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粗制滥造,只求数量、不顾质量,企图不付出艰苦的努力就获得高额的学术回报。
出于这种学风浮躁的影响,一批科研工作者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甚至在追求的过程中出现科研不端行为,这种行为与科研违规行为的内涵十分接近。科研不端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违反科学界通用的道德标准,或严重背离相关研究领域的行为规范;不端行为是蓄意的、明知故犯的或是肆无忌惮的。这就限定了科研不端行为是人为的,与学风道德背道而驰的。科学允许犯错,不端行为不包括诚实的错误或者观点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