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35例临床观察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35例临床观察论文.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4/2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35例临床观察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针治疗颈性眩晕35例临床观察论文
.. 摘要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多样,本文就颈椎病椎动脉型导致颈性眩晕的针灸治疗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

一、临床资料
:35例患者来自门诊病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天,;伴随症状:单纯眩晕10例,伴恶心、呕吐、心慌10例,伴颈枕肩疼痛7例,伴耳鸣、视物不清5例,伴失眠头痛3例。急性发病10例,慢性发病25例。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颈椎退行性病变,颈部肌肉僵硬;(2)临床表现:发作性眩晕,因头部传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时有恶心呕吐、心悸、视力模糊,听力障碍,颈枕肩部疼痛,失眠等症状。(3)颈椎X片检查:颈椎骨质增生,以2、3、4颈椎增生较多,颈椎生理弧度消失,变平直,甚至后突,部分病人经CT检查有颈椎间盘退变,膨出。
二、治疗原则
祛风散寒,疏经通络、调和气血。即: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使椎间隙增大,减少椎间盘压力,减轻对椎动脉刺激及脊神经的压迫。
三、治疗方法
:颈夹脊穴()、风池、完骨、医风、百会、神庭、率谷、头维、内关。
:针刺得气后,接上针疗电麻仪,留针30分钟同时用T、D、P特定电磁波照射颈部。取针后,给予颈肩部拔火罐治疗。每日1次,一疗程10天,疗程间隔3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四、疗效观察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工作正常,随访观察1年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1年内复发,再经上述治疗后症状再次好转;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
:35例中治愈24例,%,显效6例,%,%,无效2例,%,%。
五、讨论
颈性眩晕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属中医“眩晕”范畴。该病因患者年老体衰,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或颈部劳损外伤,气滞血瘀,劳损伤筋骨;或感受风寒湿邪以致颈部经脉不畅,络脉瘀阻,脑髓因血液不能上承失养而致眩晕。风池,完骨为足少阳胆经穴,医风为手少阳三焦经穴,三穴能疏通颈部少阳经脉,祛风散寒。颈夹脊穴为经外奇穴,位于颈部,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伴行的动脉和静脉丛分布,能改善肩部血液循环。百会,神庭为督脉穴位,具有通督阳气,健脑活络,祛瘀通痹之功效,足少阳胆经率谷穴,足阳明胃经头维穴是治疗眩晕,头痛视物不清有效穴,两穴相配,疏通少阳,阳明经脉。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合于胃心胸,针剌可镇呕止吐,缓解心悸。诸穴相配:阳气充足,经脉畅通,髓海充足,则眩晕,头痛得平。TDP颈部局部照射,能将热力直接渗透到颈部,改善微循环,疏通经络,消除软组织炎症,解除痉挛。局部颈肩部拨火罐,能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现代医学认为:颈部有脊髓及丰富的神经、血管,椎动脉在颈段行走过程中有4个生理弯曲,其中3个在上颈段,研究证明这是颈性眩晕的影响因素。本组35例临床资料分析,有27例患者颈椎X片示颈2、3、4椎增生,颈部一侧或两例酸胀疼痛,眩晕头痛明显;25例患者颈部肌肉僵硬,可找到压痛或敏感点,经以上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说明针剌上述穴位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