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土壤的侵蚀类型、形式和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主讲人:给水排水工程二班
邱贤宗
学号:1202040219
分类目的:进行土壤侵蚀分类,是为了查明土壤侵蚀现状,分析其产生原因,掌握其今后发生发展的潜在危险,以利于因害设防进行综合治理。
一:土壤的分类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是以外营力为侵蚀类型划分的,同时考虑侵蚀形式和防止特点。在诱发土壤侵蚀的外营力中,降水和风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重力作用、冻融作用、冰川作用、泥石流作用和动植物作用等。
土壤侵蚀
正常侵蚀
加速侵蚀
加速侵蚀关系树状图
我国土壤侵蚀现状: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布状况
风力侵蚀
冻融侵蚀
水力侵蚀
土壤的侵蚀形式
1)水力侵蚀
由于大气降水,尤其是降雨所导致的侵蚀过程及其一系列土壤侵蚀形式称为水力侵蚀。
①溅蚀
溅蚀是指裸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溅击而引起的侵蚀现象。
②面蚀
面蚀是指由于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坡面土粒的一种现象。
③沟蚀
沟蚀是由汇集的地表径流冲刷破坏土壤及母质,形成沟壑的土壤侵蚀形式。
④山洪侵蚀
山洪侵蚀系指山区河流洪水对河道堤岸的冲刷,对河床的冲刷或淤积过程。
2)重力侵蚀
重力侵蚀是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重力侵蚀的发生,常常是与其他外营力,特别是在水力侵蚀及下渗水分的共同作用,以重力为其直接原因所导致的地表物质移动。
①陷穴
在黄土地区或黄土状堆积物较深厚地区的堆积层中,地表径流沿垂直缝隙渗流到地下,由于可溶性矿物和细粒土体被淋溶至深层,土体内形成空洞,上部的土体失去顶托而发生陷落,呈垂直洞穴。
②泻溜
泻溜是指崖壁和陡坡上的土石经风化行成的碎屑,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下泄的现象。
③崩塌
边坡上部岩土体被裂隙分开或拉裂后,突然向外倾倒、翻滚、坠落的现象。
④滑坡
当雨水渗透到土层底部,在不透水层或基岩上形成地下潜流,土体不断吸水增重,土体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土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发生的位移现象。
⑤崩岗
上坡剧烈风化的岩体受水力与重力的共同作用,向下崩落的现象。
3)冻融侵蚀
温度影响导致的侵蚀主要是指温度在0℃左右及其以下变化时,对土体所造成的机械破坏作用。
4)冰川侵蚀
由于现代冰川活动对地表土石体造成机械破坏作用的一系列现象。
5)混或侵蚀
混或侵蚀是指水流和岩土重力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特殊侵蚀形式。
分为:泥石流、石洪、泥流。
6)风力侵蚀
风力侵蚀是指在气流的冲击作用下,使土粒、砂砾脱离地表,且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以及随风运动的沙粒在打击岩石表面的过程中,使岩石碎屑剥离出现擦痕和蜂窝的现象。
7)植物侵蚀
一般来说植物在水土保持方面有着特殊作用。但在人为作用下,有些植物对土壤产生一定侵蚀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力下降。
8)化学侵蚀
化学侵蚀是指土壤中的养分在下渗水分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和溶解损失的现象。
(3)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水利部颁发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按照主要的侵蚀营力,将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划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一级类型区。又按地质、地貌及土壤状况,将我国土壤侵蚀划分为九个二级区,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区分别包含两个二级侵蚀区。
1)水力侵蚀类型1区
①西北黄土高原区
这一高原二级区的大致范围为大
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
东段一线以东。西为祁连山余脉的
青海日月山,西北为贺兰山,北为
阴山,东为管涔山及太行山,南为
秦岭。中部大致以长城为界,北为
鄂尔多斯高原,南为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