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孔子弟子傳述
【一】復聖顏回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
言語:宰我、子貢。文學:子遊、子夏。
程子
四科乃從夫子於陳蔡者爾,門人之賢者,固不止此。曾子傳道,而不與焉。故知十哲,世俗論也。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顏回」者,魯人也,字「子淵」少孔子三十八歲。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用之則行,捨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回年二十九髮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
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
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無)。」
東魯郡顏氏族譜總序
顏無繇字季路,諡文裕,娶齊「姜氏」。於周敬王七年戊子,即魯昭公二十九年冬,十一月十一日,生顏子於魯,時為黃帝紀元二一八五年,少孔子三十八歲。
呂純陽祖師
顏回少孔子三十八歲,而史記云「少孔子三十歲」者,司馬遷撰史記失手漏記故。今之學者為「顏回誕辰」爭論不休,皆司馬遷一字之誤也。
注辭海「失手」,手之失誤。
孔子家語
顏回,魯人,字子淵,年二十九而髮白,三十一早死,孔子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
顏子研究
周敬王七年戊子,即魯昭公二十九年冬。生顏子於魯-中略-三十二歲卒於魯。時周敬王三十八年,即魯哀公十三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中略-顏子卒於魯哀公十三年,時孔子七十。七十二歲語曾子一貫之道,以大學授曾子。七十三春,子路死衛難。是年四月己丑,孔子卒,距離顏子之死,不過二年餘。
論語先進第十一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朱熹
「噫」!痛傷之聲。「喪」,去聲,猶亡也。「予」者,我也。天喪予者,悼道之無傳,若天喪己也。
論語先進第十一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
曰:「有慟乎!非夫人之慟而誰為?」
皇侃
夫聖人出世,必須賢輔。淵未死,則孔道猶可,得助為教化。今淵既死,是孔道亦亡。云顏淵死,子哭之慟者,既如喪己,所以痛也。
顏師古(儒家學者)
蓋天生聖人,必須賢才為之輔佐。今天生德於夫子,復生顏子為聖人之耦。並不見用於世,而顏子不幸短命死矣!此亦天亡夫子之徵。
韓詩外傳卷九
子路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不善之。」
子貢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則引之進退而已耳。」
顏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三子所持各異,問於夫子。夫子曰:「由之所言,蠻貊之言也。賜之所言,朋友之言也。回之所言,親屬之言也。」
論語先進第十一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朱熹
說,音悅。顏子於聖人之言,默識心通,無所疑問,故夫子云然。其辭若有憾焉,其實深喜之。
韓詩外傳
孔子嘗謂回曰:「家貧居卑,胡不仕乎?」
對曰:「回足以給饘粥,足以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於夫子者足以自樂,回不願仕也。回願貧如富,賤如貴,亦且可乎?」
孔子曰:「善哉!回也。夫貧而如富,其知足而無欲也。賤而如貴,其讓而有禮也。若回者其至乎!雖上古聖人亦如此而已。」
孔子家語在厄篇
孔子厄于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齎貨,竊犯圍而出。告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于壞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見之,不悅,以為竊食也。
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改節乎?」
孔子曰:「改節,何稱于仁廉哉!」
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乎?」
子曰:「然」,子貢以所飯告。
孔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唯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
召顏回曰:「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
對曰:「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則食之,不可祭也。」
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顏回去,孔子顧謂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注辭海俗稱室外院落曰「天井。」
新六言釋宮
庭者,廷之借字,今人謂廷為「天井」。
呂純陽祖師
顏淵死而孔子慟,伯魚死,未聞孔子慟焉,何也?孔子聖人,以道為本,義勝情也。孔子得顏淵,心喜聖道有傳,詎料顏淵短命而死,致誤聖道無以繼傳,故哭之慟。「夫人」,指顏淵也,「非夫人之為慟」,言非為顏淵死而慟也。「而誰為」,「誰」,孔子暗示指聖道也。聖人不私情,乃聖道為重。故孔子之慟,非為人死而慟,實慟聖道無人繼傳也。
【二】宗聖曾子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四十六歲。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死於魯。
注辭海「武城」春秋魯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