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改造的必要性.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改造的必要性.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8/4/15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改造的必要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改造的必要性
1、社会背景
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沉淀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并以各类艺术品、园林、建筑、空间形态等形式烙印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在社会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地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其中一部分被保存传承至今。他们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面貌迥异,有的依旧光彩夺目,有的已渐趋没落。如今我国城市化程度不断加强,导致地市、城镇由于人才缺失、缺少重视等原因而发展缓慢滞后。而有一些亟需我们保护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存在于各地市和乡镇当中,处于被遗忘的角落,长期缺少关怀和保护,从而导致这部分传统文化的逐渐流逝。
2、历史背景
位于河南开封的朱仙镇始建于战国初期。唐宋以来,她便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重地。明末因贾鲁河开通,使其成为开封唯一的水陆转运码头,进入鼎盛时期,与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清中叶以后,黄河频泛,多次夺运粮河之水而下,朱仙镇屡遭侵袭。至民国初年,镇中经济萧条,商业锐减,人口不及万人,门神作坊仅剩四十余家。历史古镇随着社会变革,出现了濒危局面,传统手工制作的木版年画被机器胶印所取代,民居的建筑格局也发生了极大改变,传统文化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如今已是黯然失色。
1、现状
现在的朱仙镇看上去和多数平原地区的乡镇并无二致:缺乏鲜明风格的建筑,多处破损的路面,镇中心区拥堵的摊贩,使人很难和“朱仙镇”这个美妙的名称联系起来,殊不知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小镇却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她是豫剧祥符调、新春对联的发祥地,岳飞大战金兵的英雄文化、伊斯兰文化、航运文化、民俗文化等在此交汇。如今提起朱仙镇,世人关注的首先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版年画,具有构图饱满、线条粗犷、形象夸张、色彩艳丽、久不褪色的特点,使人们不禁沉浸在丰厚、祥和的文化底蕴中。而如今朱仙镇也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转型:由当初的运输商业重镇成为相对闭塞落后的农业小镇。曾经盛极一时的木版年画也只在小范围的人群中艰难地前行,缺乏指引其发展的文化主导力量和经济因素,从而使这个曾号称“四大名镇”之首的朱仙镇逐渐趋于平庸。纵观国内的历史古镇及古村落,他们的发展状况也各不相同:有些古镇坚持自然本色,秉承传统;有些则抓住商机,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发展了经济;还有些虽有“历史文化名镇”之名,却无实质内涵,走上一条并不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开封朱仙镇即属于这第三类。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朱仙镇没有风格鲜明的古建筑,没有繁华的特色街市,更没有想象中木版年画艺人忙碌的身影。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家店铺,挂着传统木版年画的招牌,摆放着一些落满灰尘的套版和已制成的木版年画。据数据统计,朱仙镇的农业、工业年总产值并不算低,但文化方面严重缺失,让这个曾经舟楫纵横、商贸繁荣、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重镇逐渐沦为以农业为主的普通小镇。
2、朱仙镇未来的发展趋势
看到朱仙镇目前的现状,我们不难联想到其未来发展的模样。当年与之齐名的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早就升格为市县,而唯有朱仙镇没能继承当初的辉煌,成为中原腹地一个普通的小镇。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当年繁盛的航运已成为过去时;曾经令其引以为傲的木板年画也已不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的存在已泛不起往日的光辉。在当地政府和当地百姓眼中,这个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