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生物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规划
生物产业是指将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应用于经济社会相关领域,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产业群体,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
本文作者对生物产业发展的现状、加快生物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战略目标和主要思路及政策建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加快生物产业发展,既是主动抢占21世纪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需要;生物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发展目标需立足长远,突出战略性;要提升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高效产业链,培育壮大优势生物企业。作者建议,加强生物产业发展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整合政府资源,加大扶持力度,改革相关体制机制。
生物产业作为一个正在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对解决人类健康、资源、环境以及农业、工业等关乎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将产生深刻影响。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将生物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使其成为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领域。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增长潜力的生物产业新兴市场,加快生物产业发展,既是主动抢占21世纪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当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需要。
我国有利条件多
一、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继开展了重组DNA技术、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细胞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固定化酶(或细胞)技术、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以及生物反应器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经过近30年发展,我国在生物信息、基因组、蛋白质工程、生物芯片、干细胞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测序工作。在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与应用、转基因植物研究等领域达到,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也日臻完善,废水处理新型反应器和新工艺的开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或已申报专利,或进入临床阶段,或正处于规模生产前期阶段,一些生物技术公共研发平台初步形成。
我国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已初具规模,生物农药、生物基材料等许多新产品、新行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国广义生物产业(传统生物产业加现代生物产业)总产值接近
11000亿元。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或被批准上市。一批生物农药已经产业化,生物农药年生产总量达到12万吨。
我国拥有约26万种生物物种、12800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已经收集32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具有十分珍贵的人类遗传资源,至今已收集了3000多个家系样本;建立了全球保有量最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与亚洲最大的微生物资源库。
我国目前从事生物技术研发的人才超过4万人,每年培养2000多名生物学博士生。在国外有10多万名中国留学生从事生命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有专家统计,在《自然》杂志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刊登的生物技术方面的论文中,有25%是由华人完成或参与完成的。我国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在世界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二、市场前景极其广阔
近10年来,全球生物产业的销售额以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许多国家生物产业增长速度超过30%。生物经济将成为21世纪增长最为迅速的经济领域。许多学者预测:21世纪“生物经济”必将超过“信息经济”,生物产业规模将是信息产业的数倍。有专家甚至预言:人类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生物产业的需求潜力巨大,并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生物技术产品消费市场之一。例如,我国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需求增长很快。2000—2008年,%,其中生物医药年均增长率高达30%;2008年至今,医药行业逆势发展成为金融危机下的最大亮点,是12个主要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2009年1—6月,%,%。其中,%,%。
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广义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将达4万亿元,生物制造市场规模将达1万亿元、生物农业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元、生物能源市场规模将达3000亿元、生物环保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元等,合计广义生物产业市场规模约为6万亿元。
三、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
从全球生物产业发展历程及趋势看,其初始阶段大致为1980—2000年,成长阶段为2000—2025年,成熟阶段将在2025年后。世界生物产业目前处于初始阶段与快速成长阶段的过渡期,尚未形成由少数跨国公司控制的垄断格局。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生